京城名嘴调侃裁判欠国安点球
质疑恒大烧钱方式
网易体育7月12日报道:
在昨晚北京体育频道的《足球100分》中,主持人魏翊东和嘉宾梁言再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电视机前的国安球迷带来了欢乐。当节目中谈到国安主帅帕切科的续约问题,嘉宾梁言暗示,以目前国安良好的形势,老帕不可能不签约。而对于中超裁判,他更是提醒道,他们应该将本该判罚的点球还给国安。
在最近两场比赛中,国安队获得了连胜,也逐渐走出了之前的低迷。对此,魏翊东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国安队的胜率还是有些低。"而梁言则用中超领头羊恒大队与国安队进行了对比,"我们与恒大相比,确实在外援上和人员构成上有明显差距,两队积分相差七分,基本是两队的真实差距。"不过对于未来,梁言还是充满了信心,"国安现在比赛过程还不错,已经进入到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了。"而对于国安球迷关心的老帕的续约问题,梁言暗示道,"国安的人员储备已经着眼于明后年,你看他这人员安排,能不签约么?"
对于国安队的新援凯塔,两位名嘴则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称赞。魏翊东表示,"虽然是凯塔而不是孔卡,但他却是国安一直需要却求之不得的人物。"而对于凯塔的实力,魏翊东更是坚定不疑,"凯塔虽然是第三中锋,但他是布拉加的第三中锋,那是一直能够冲击欧联杯决赛的球队,非常有质量,能在这样一支球队谋求主力替补的位置,已经说明了他的实力。"而对于凯塔与国安队的融合问题,魏翊东更是十分的看好,"他阅读比赛能力很强,第一次和乔尔配合就有如此默契,你还能要求什么呢?"最后,魏翊东还不忘调侃一下国安旧将"奥托大帝","现在外援对于中超确实很重要,每个球队外援的进球都在全队进球总数中占很大比例,唯一例外的是辽宁队,因为他们的外援前锋是奥托。"
对于魏翊东褒奖凯塔的观点,梁言也表示认同,"我最欣赏凯塔的传球,节奏感非常好,传球很隐蔽。"而对于魏翊东调侃奥托的看法,梁言也是十分赞同,"此前的奥托与凯塔相比,就显得活儿糙了很多。"
目前,在广州恒大(俱乐部官方微博)队接连大手笔的带动下,中超各俱乐部也如参加军备竞赛一样加大了投入。对于这样的现状,两位名嘴则有着不同的看法,魏翊东对于恒大队表达了支持的态度,"恒大的投入确实是有利于中超的,整个中超水平水涨船高。"而梁言则对恒大烧钱的方式抱有怀疑的态度,"他烧钱把其他球队也带动起来了,你不烧钱就没法立足啊。但是这种强势投入还需时间证明,谁知道他们是泡沫还是什么?"
此外,两人还谈到了帕切科的个人魅力,梁言赞美道:"帕切科这人在生活中很有欧洲人的浪漫情怀,但是在比赛场上很认真,京沪3-0时埋怨队员可以理解,让我惊讶的是足协杯5-0领先南昌,帕切科还是不满意,还是让球员往上压。"对于梁言的说法,魏翊东也表达了认同,"国安四连平时候老帕总是笑嘻嘻的,现在两连胜了他倒一生气给球员拉香河去了。这是一种高明的领导艺术,一张一弛,不得不说,这次老帕又在人员管理上让咱开了回眼。"最后,在节目结束之前,梁言还不忘提醒一下中超裁判,"徐亮经常踢失点球,就怪裁判该给的点球没给,要都给了命中率早就百分百了。该给我们的得给我们,要不然迟早得还……"
再曝女演员陪睡传闻
娱乐圈道德不再何谈“潜规则”
2011年7月10日,内地某导演通过其微博曝料,称自己因揭批娱乐圈“潜规则”现象而遭到某赞助商“王总”的威胁。言论一出,立即引起网民的关注。而随后,该导演更是连发多条微博,揭露该赞助商与某女星“游艇三日欢”的内幕。
导演曝料被疑炒作竞争催生行业恶习
“潜规则”现象存在于娱乐圈早已经被公众所皆知,而随着内地娱乐圈“负面炒作”成风的现状,更多情况下已俨然变成了一种“变味儿”的商业手段。而此次导演李远高举着揭批、扶正大旗的曝料,可想而知的再一次被网友视为“炒作”行为。就在这个前提下,网民们更热衷的则是对现象的议论而非按照曝料人的思路进行传播和被关注。这或多或少是公众审“潜”疲劳的表现。
退而谈其次,即便是该导演当真凭借一身正气、勇于献身的精神不畏强权,站出来揭批娱乐圈黑暗,但时机的选择上未免难脱“炒作”干系。其指导的影片《回马枪》正在宣传期,但公众和媒体的普遍关注相对偏低,预览同期竞争的片子,除了正在热映的《武侠》之外,更不乏备受好评的《钢的琴》等影片。在商业宣传和口碑造势的情况下皆不敌于同档期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导演选择在此期间曝料所谓的业内丑闻,其动机本身就是疑点重重,更何况在曝料方式和内容选择上通俗至极缺乏新意,乃至于并未取得导演预期的那种炒作效应,而网民评论更多倾向于对曝料炒作这种俗鄙手段的调侃和抨击。
西边不亮东边亮,炒作不成却坏了自己的名声。根据凤凰网网友的观点来看,曝料人习惯以“第七代”导演自居,但却不注重影片质量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反而一出来就沾染到“炒作”的恶习,此举不难看出当今内地影视娱乐圈无论“新旧”全行业炒作风的形成。这种现象不禁令人担忧,在“第六代”导演普遍不受大众认可的情况下,难道“第七代”导演也将就此误入歧途,中国电影前景可叹!
“潜规则”成为娱乐圈惯例公众早已司空见惯
抛开炒作疑点不说,单看网民反应。此次的“潜规则”传闻为何受到如此冷遇,无论是始作俑者还是业内人士均始料不及。难道公众真的已经对与“潜规则”现象衍生出抗体而不再感冒了?
“潜规则”一词的出现,标志着娱乐圈内幕和阴暗面的曝光,公众对于这类新闻的关注更多情况下是带着道德批判和隐私窥视的心理。然而,随着真的假的各类“潜规则”传闻的盛行,娱乐圈道德底线被一再的放宽和突破,明星各式各样自曝和被曝已经成为上位和宣传的主要手段。当娱乐圈不再有道德,我们要批判什么?当娱乐圈不再有隐私,我们窥视什么?在丧失了批判和窥视的目标后,公众自然难以对“潜规则”传闻再提起胃口,或许此刻各类推手和宣传团队们正苦心积虑的开发和策划着全新的“炒作”方式。
网友调侃导演曝料因嫉妒心理明星傍大款成王道
在凤凰网网友的评论中,也有一少部分人带着调侃的方式看待本次“潜规则”曝料。其中更有网友笑称,之所以怒揭投资商恶行可能是因为导演“吃不到葡萄”的酸楚嫉妒心理。此举是否成立暂且不论,但是内地娱乐圈的商业化运作,或多或少的已经分化了导演的势力,在以往中国电影界导演至上的情况下逐渐转型,形成一种全新的“投资方至上”,并且制片人与导演两权分立的对等局面。商业化,是促进中国电影市场前进的主要动力,而商业化,也是将中国电影拖入“炒作”怪圈的主要因素。在商业资本逐渐渗透甚至达到操控下的电影行业,角色的选择往往不再只受导演的把控。再掌握了影片“生死大权”后,投资方们更是将选角全紧握在手中,而各路冰雪聪明的女明星们,即便是与导演打得火热也难敌制片反对这一关,在摸清了电影行业权力转移的套路后,将谄媚目标转移至掌握一票否决制的投资方身上,万无一失之余更捎带着做上“嫁豪门”的黄粱梦,何乐而不为呢?
铁打的投资方、流水的导演,在娱乐圈新人新导辈出的年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掌握“资本”俨然成为走红王道。而作为社会物欲放大镜的娱乐圈,此现象无疑不体现了公众的价值取向。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制度后,市场经济的到来无疑给了公众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力。而随着众多行业商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受到社会贫富差距的影响,更多情况下选择权则转移到先富起来那一部分人。而公众对于物质的需求和追求更进一步奠定了这类人在社会中所谓的地位等级。就好像曾经风靡内地的婚恋类电视节目一样,有资本、有地位的人往往会站在审判席上,一盏盏小灯无疑掌控了台下被选人的命运。无论被选人是怀才不遇还是虚张声势,皆使尽浑身解数来赢得选票,如同商品般的出卖自己的美、丑、笑、怒,博得观众一笑一骂的同时,更多的是自我发展空间受限和价值观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的悲哀。
无论是社会普遍价值观,还是娱乐圈的特有现象,主流群体的价值取向无疑是一个行业或一个国家的命运缩影。人与人的地位差距与一个行业的文明程度形成的“剪刀比”,所折射出来的必然是时代下精神层面的缺失和权力分配不均所导致的恶性循环。从一个新导演的曝料折射出的娱乐圈恶习、从一条潜规则传闻反衬出的行业阴暗面,无疑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的重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