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6月,自从家里6亩多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里的种植大户以后,温县北冷乡陈卜庄村的黄胜利每天早出晚归,和儿子、儿媳一起到县城打工。原来一直以种地为生的他,现在一下子成了拿双工资、年薪近2万元的农民。
眼下,北冷乡土地流转如火如荼地展开,像黄胜利这样转变身份的农民不在少数。今年年初以来,该乡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通过引导农民将土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连片开发,不仅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土地保底收益,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土地流转“转”出了一条群众和承包户双方受益的致富之路。
村干部成为土地流转的“红娘”。该乡陈卜庄村有耕地1040亩,由于群众惜地等原因,近年来土地一直未能得到流转,“四大怀药”等特色种植也一直是该村的空白。2010年,为了调动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法山“现身说法”,在村里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种了8亩土地试验种植铁棍山药,聘请老师进行技术培训,使铁棍山药获得大丰收,当年亩均收入1万多元。在典型示范带动下,该村农户看到了种植怀药的希望,也感受到土地流转的益处。今年,在村干部的积极引导下,陈卜庄村黄生茂等一批种植大户从村民手中租种土地进行“四大怀药”以及白术等中药材、蔬菜等种植,先后流转土地600多亩,占全村土地的一半以上。
“失地”农民成了上班族。陈卜庄村村民黄大干夫妇俩将家里的8亩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后,每天在村里的怀药种植基地上班,夫妻俩一天收入90元,年收入是原来种地时收入的几倍。夫妻俩所在的怀药种植基地的负责人黄凤江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从今年春季开始,自家的70亩铁棍山药基地先后吸纳村里几十名农民就近打工,4个月已经发放工资7万多元。用他的话说:“我的怀药种植基地年亩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农民除了土地流转收益之外,还能在基地打工赚钱,土地流转不仅使土地增效,而且让农户受益,可谓一举两得。”
该乡党委书记崔景州说,乡里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了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搞好土地流转工作,就是希望能通过土地流转打开“堤坝”,让“活水”流进乡村,让原来以传统种植为主的北冷人靠特色种植走上富裕路。
据悉,该乡目前已流转土地2000多亩,涌现出了以铁棍山药和牛膝为主的“四大怀药”、以白术和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以土豆和小红薯为主的蔬菜等一大批特色种植基地,各村涌现出农民外出打工热,农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近2万元。
(王娟 刘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