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内二科护士长张晓萍正在给患者梳头。
本报记者 朱颖江 摄
本报记者 朱颖江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广大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卫生部办公厅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指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求医院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并将整理床单、洗脸、梳头等列入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彻底转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
那么,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今年4月份,市第五人民医院(原公费医院)护理部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本院特点制订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并从全院临床科室中精心挑选了7个科室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
两个多月过去了,该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进了该院内一、内二、内三等示范病区,亲眼目睹、亲耳倾听了患者对白衣天使的评价。
做实基础护理 做精专科护理
7月12日8时,内一科3病室,一名护士正准备给患者输液,她柔声地对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说:“张爷爷,你准备一下,我们要开始输液了。”
“好。”这位患者已经85岁了,听到护士叫他爷爷,心里很是高兴,痛快地答应道。患者的家属看到老人能积极地配合治疗,欣慰地说:“我父亲脾气怪,喜欢听好听话。以前在老家住院看病,护士要么叫床号,要么连名带姓直接叫,老头子一听就生气了,有时候还不让叫他名字的护士给他输液。”
内一科护士长王琰说:“自从护士对病人的称呼由以前的几床或某某某,变成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后,病人听起来觉得非常亲切,不仅增进了护患感情,还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内一科改变了以往的排班模式,将护士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实行了包干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白班护士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早上交班后,护士来到病房问候患者,为患者进行护理;对病情重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负责患者生活的护士每天7时30分就来到病房,为患者打水、洗脸、喂饭等。
“当患者把你当家人一样时,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王琰说,给患者倒水、喂药;为患者擦身、剪指甲;为患者洗头、按摩……虽然大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看着患者舒适地躺在整洁的病床上,大家一天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
履行护理职责 提供整体服务
对于如何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这个活动,内二科的护士们可没少开会讨论。“让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该科护士的工作目标。
在内二科住院的李某患有脑梗塞,能说话但生活不能自理,经常尿湿被褥。每次尿湿被褥后,李某总是不好意思,遮遮掩掩地不想让家人和护士知道。为了解除李某心中的不安,护士每次给李某换衣服和被褥时,都会耐心地与李某聊天,并细心地为李某擦洗身子,帮助李某解除心理负担,在护士的关心下,李某开始锻炼控制大小便,并在排便前告知护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李某很少再尿湿被褥。
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以来,内二科护士多次受到患者家属的表扬。望着一张张康复的笑脸,听着一声声真心的感谢,该科护士长张晓萍说:“患者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倡导人性化服务
微波炉、热水器……踏进内三科病房,记者看到这些家用电器时还以为走错了地方,但看到穿着白色护士服的护士正在搀扶着一位患者锻炼身体时,记者才确信自己没有走错地方。
内三科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患者不能吃生冷食物,内三科专门添置了微波炉,方便患者加热饭菜;每天早晚,护士会给患者送去开水,协助患者进行洗漱。
在护理过程中,该科护士很注重与患者进行沟通,一旦发现患者有心事,就会想尽办法了解情况,然后悄悄地帮患者处理难题,很多患者事后知道实情后,往往被护士们的真诚感动地掉眼泪。
“我们的工作不是单一的打针发药,还有更多看不到的工作需要用爱心、关心、耐心去完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大家的责任心更强了。”内三科护士长王翠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