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带游客进校园赚外快
学校将进行调查
本报讯(实习生张卉张雷记者杨诗凡)“10块钱一个人,保证能进!”今天上午,几名自称是北大的学生在校门口揽客赚外快。
近日,北京大学为了保证校园暑假期间的秩序,采取了限游措施,但一些校内学生却依靠着手中的内部证件做起了“买卖”。
北京大学的限游措施规定,包团游游客需提前预约,每天放行3000人,从东侧校门进入;其他零散游客每天放行2000人,需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从东南门或西门排队进入,其他入口禁止进入。
●记者调查
利用校内证件日收入约200元
上午10时许,记者在北大东南门看见,长长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马路边上的地铁站附近。
队伍外面有三个年轻小伙子对着排队的人喊道:“10元钱一位,不用排队,带人进去。”
记者上前咨询一名穿粉色T恤,身高约1.70米的小伙子。他自称是北大计算机系的学生。该学生小王(化名)出示了一张证件,上面写着“北京大学临时出入证供暖中心”。
小王说,自己暑假在学校的供暖中心做兼职,学生和教职工从东侧门进入校园,只需出示学生证、工作证等相关证件即可。因此他可以凭他目前的证件带人顺利进入校园,一天收入约200元。
记者交给小王10元钱后,小王带记者从东南门来到东门进入校园。“现在好多学生都在做这个。”小王说。
东门保安称,教职工的证件一次最多可以带5人进去,学生证最多能带两人进校。
●北大说法
北大保卫部副部长邢劲松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并没有发现学生私带游客进校的事。他还强调说:“北大并不禁止学生带自己的亲属进校园,但会在进门时进行审核,如果不是则会禁止其入校,必须排队登记身份证。”针对记者反映的学生收费带领游客进校一事,他们表示将进行调查。
●相关链接
同样在暑期实行“刷证限客流”政策的清华大学,也出现了内部人员私下揽客赚外快的现象。他们往往自称是清华大学内部工作人员,凭通行证可带游客入园,但每位游客需要交10元“入园费”。对此,清华大学保卫处表示,他们已经在校内展开调查,将联合城管等执法部门对这种行为进行打击。
1岁男婴三年被卖两次
警方辗转三省终将其解救
本报汕头讯 昨日,汕头市潮南区公安分局宣布侦破了一宗发案近3年的拐卖儿童案。1岁的男婴被老乡抱走,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其他人贩子,从此不知所终。专案警方辗转三省,终于锁定了孩子的下落并成功解救。这个孩子被“转让”两次,在福建省南安市成了别人的“儿子”。
无良朋友佯装串门掳男童
2008年12月25日下午,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美南村的一间出租屋内,朱某14个月大的儿子小涛(化名)失踪了。朱某的一名四川籍朋友来串门,然后抱着小涛玩。“玩着玩着就离开门口,过了大概5分钟,出去找,都不见了。”痛失儿子的母亲说。
潮南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查明这名抱走孩子的男子年仅23岁,叫魏某勇。这时的魏某勇和孩子都不知所终,直到2009年5月初,专案组民警根据侦查掌握线索,在云浮市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成功在云浮市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魏某勇。
可魏某勇也不知道孩子去了哪。他交代说在掳走孩子后,把孩子交给了另外几人到福建省进行贩卖,得到了5000元。至于孩子被这些人带到了具体什么地方,魏某勇并不知情。
疑犯落网男婴已被二次转卖
专案组民警很快锁定了从魏某勇手中买走孩子的其中一名嫌犯张某。去年9月,警方成功抓获了张某。张某供认了其他三名同案嫌犯,但拒不交代孩子的下落。
去年12月22日上午,被网上追逃的另一犯罪嫌疑人在四川省古蔺县被公安机关抓获。专案组民警马上赶赴四川并将其带回潮南进行审查。这名嫌犯对参与拐卖小涛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其也无法交代清楚小涛的具体去向。
案情终于在今年5月下旬出现了转机。潮南公安分局接到了潮南区人民法院转来的一名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反映被拐儿童是由其带到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码头镇,经一名外号叫“胖姐”的广西籍妇女介绍将小孩卖掉的。
警方立即组成追捕组,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追捕“胖姐”、解救被拐男童。经过17天的细致排查,于7月6日下午在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诗南村将网上逃犯“胖姐”罗某红成功抓获。
男童终在福建被解救
根据“胖姐”的交代,其于2008年12月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拐来的男孩小涛贩卖给南安市码头镇一陈姓人家抚养,并从中非法牟利1000元。7月7日中午11时许,追捕解救小组成功在南安市码头镇解救出被拐近三年的儿童小涛并将其安全送回到父母身边。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作者: 陈正新 叶旭斌 )
郑州动物保护夏令营取消“三好学生”门槛
日前,由郑州市动物园举办的首届“动物保护教育夏令营”正式开营。此次夏令营园方免费面向该省范围内7到12岁的本年度三好学生开放,这一决定引起市民热议。
据了解,“动物保护教育夏令营”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开营当天就有50余名“三好学生”参与了体验活动。他们在专业人士带领下,与小动物“零距离接触”并进行了深度体验活动,
日前,由郑州市动物园举办的首届“动物保护教育夏令营”正式开营。此次夏令营园方免费面向该省范围内7到12岁的本年度三好学生开放,这一决定引起市民热议。
据了解,“动物保护教育夏令营”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开营当天就有50余名“三好学生”参与了体验活动。他们在专业人士带领下,与小动物“零距离接触”并进行了深度体验活动,
郑州市动物园副书记李国红:对个别动物咱们采取的是那种深度体验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去了解动物,培养孩子们这种爱心和爱护动物。
徐培森:(了解)动物吃什么,习性是啥,我想当饲养员。
靳欣钰:也当了一次,就像那些叔叔一样的保护小兔子的工作人员。但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能与小动物“零距离接触”无疑是个很大的诱惑,能体验当小饲养员更是求之不得。
家长:孩子平时很少(接触动物),街上卖的小鸡小鸭,他们都特别喜欢,动物园它有那个能力承受就多来点,不是说这里人太多,装不下,孩子们都是一样的孩子,都想来,都有这个愿望,谁排不上谁都不高兴。
目前,为了满足更多孩子们参加夏令营的愿望,郑州市动物园取消了“三好学生”门槛,已经决定增加夏令营活动开展的时间,并决定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参与活动。 (记者:汤荔 赵杰郑州报道)
开心农场遇“无趣”瓶颈 “农场主”热情渐消散
新华网西安7月17日电(记者陈晨)暂别城市的喧嚣,邀三五亲朋到自家的菜园里感受农家生活,收获亲手栽下的无公害蔬菜,体验恣意田间的惬意……在许多都市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份“农家畅想”。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也因此在许多地方应运而生。小小的一亩三分地,真的能安放下都市人的“田园情结”吗?
都市人的“田园之乐”
“摘菜”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西安市民王蕊现在每个周末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一年前,她在西安郊区租下了一块菜地,虽然只有几十平方米,但却给她和家人带来了不少欢乐。“一到周末,我就带着儿子来这里,种的有大葱、土豆、辣椒。不求收获,只为重温自己儿时的乡村之乐。”王蕊说。
在西安城区通往秦岭的马路两旁,分布着许多大大大小的私家菜园。记者随意走进一家,只见一大块耕地被小栅栏、田间道路整齐地划分为若干小块,每块都插有个性化的名牌:“小高农场”“飞飞庄园”“可儿菜园”,妙趣横生。而每块地里栽种的品种各有不同,这边向日葵迎着骄阳,那边玉米秆傲然挺立,一旁的黄瓜挂在枝蔓上。不时有人在田间穿梭劳作,年轻的父母手把手给孩子指导耕种,欢声笑语不断。
记者了解到,西安的开心菜园每块面积15平方米-30平方米不等,一年租期价格大约在800元左右,包含了种子、农具、灌溉用水、田间管理、日常养护等所有费用,收获完全归消费者所有。
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享受耕耘之乐,是许多人包租菜地的初衷。私营企业主周先生说,自己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包下一块地就给了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闲暇时间来地里转转,摘点成熟的蔬菜回去,很有成就感。而一些消费者也表示,私家菜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纯天然绿色耕种,种出来的蔬菜“吃着放心”。
西安“金太阳”亲子种植园经理胡女士告诉记者,来租菜地的不少都是年轻的家庭,父母带着子女来种菜,给孩子普及农业知识的同时也增进了情感。13岁的何乐可歆说,自己现在知道了“蔬菜是种出来的而不是从超市买回来的”。每次从菜地里回来,她都会主动上网查阅种植知识,增长了不少见识。
“开心农场”遭遇“无趣”瓶颈
“开心农场”并不是人人都觉得开心。年初受朋友影响在西安城南租了一块菜地的郑锦,如今已经很少去地里照看了。起初兴致勃勃的他坦言自己“热情已经消散”。“为了几根黄瓜、几棵白菜,开一两个小时车过来,费时费力,连油钱都不够,渐渐地也觉得挺"无趣"的。”郑锦说。
郑锦态度的变化代表了一部分“农场主”的心态。由于“开心农场”大多分布在郊外,距离城区较远,来去交通、时间成本都很高。同时,大多数都市人是种菜的“门外汉”,尽管有工作人员指导,但种出来的蔬菜数量较少,品相参差不齐,也影响了种菜人的积极性。
在西安南郊一家农场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种菜的人许多都是“三分钟热度”,来几次之后兴趣锐减,有的“菜烂到地里也不来摘”。“城里人的休闲需求比较多,咱们这里只能种种菜,也不能提供其他的服务,活动单调,时间一长有些人就觉得没意思了。”工作人员表示。
目前,在北京、哈尔滨、成都等地都出现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含餐饮、住宿、钓鱼、休闲等项目在内的综合性娱乐农庄,很受欢迎。而记者注意到,目前西安市的“开心农场”大多局限于“种菜”这一个项目,对产业链的延伸很不够。一些农场设备简陋,只有几排篱笆、几块牌子。曾经考察过北京“开心农场”的一位农户说,和一些发展成熟的城市相比,西安的“开心农场”还有些“原始”。
然而,并非是经营者无意为之。记者了解到,一些“开心农场”也曾在菜园里搭建供游客休息娱乐的凉亭、鱼池等,还开发出亲子课堂等休闲项目,但遭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制止。据西安市长安区国土资源局农业发展科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相关法规,作为基本农田的耕地不允许搭建附着性建筑、也不能进行道路硬化。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的一项调研也显示,缺乏政策支持,没有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范围狭窄,是当前现实版“开心农场”发展中存在的弊端。而这些问题也削弱了其对消费者持续的吸引力。西安“任家乐”农场经理孙庭军说,如果不能解决成本高企、定位不清、娱乐项目单一等问题,这个产业的前景并不看好。
专家建议:多渠道满足都市人的“田园渴求”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许多消费者而言,种菜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回归田园、亲近绿色的心理诉求。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康说,“开心农场”代表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趋势,体现出城乡关系的变迁。种植蔬菜由之前单纯的生产行为,变成了融农业和旅游业为一体的全新产业形态,作用已经发生改变。农场作物无污染、产值高,满足了供需双方各自的需求,是件好事,值得鼓励。
王建康建议,“开心农场”是一种“体验经济”形式,管理部门不妨积极面对这种新形式的变化,适当从规划、政策层面予以调整,支持这项产业的发展。
也有专家表示,“开心农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抓住消费者“休闲”“放松”的心理,不能陷入就“种菜”论“种菜”的简单思维当中。延长产业链,丰富旅游项目,做到正规化、品牌化,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把菜园搬进家里,安放都市人内心深处的“田园渴求”。
正在召开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创意馆里,一些融合了高科技色彩的家庭蔬菜栽种设施,引起了诸多游客的兴趣。几根塑料管搭建起的培养架,内部装上培养液,便可以长出一排排新鲜绿色的蔬菜,既满足了家庭对蔬菜安全、卫生的需求,也改善了家居环境。上层种菜、下层养鱼的水菜混合型设施、利用LED灯模拟光照和无土栽培技术的家庭植物工厂,都让人耳目一新。
王建康说,把阳台、客厅等有限的室内空间利用起来,装置一些现代蔬菜生产设施,也能满足都市人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不失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探索。
作者: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