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婧 实习生张苗) 进入暑假后,许多家长都在忙碌的为孩子安排暑期生活,走进市青少年宫众多家长的报班队伍,记者发现,许多孩子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选报了语言班。
“语言被称之为思维的外壳,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一工具,视为‘人的第二张脸’。表达能力强了,才更有助于发展和学习。”一位慕名送孩子前来报班的家长直陈孩子学语言的重要性。
据了解,2001年市青少年宫在我市首创语言表演培训班,语言表演专业自开办以来突出特色、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河南省成规模、比赛成绩突出的教学单位,每学期培训人次达500余人,12个专业班。形成了集故事表演、朗诵、演讲、快板、相声、双簧、音乐剧排练、节目主持、红领巾广播员为一体的系统、规范、梯次型结构的语言教学体系。
“与其说这是一次比赛,不如说是一次锻炼他们抗挫能力的机会。”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是少年宫历练孩子们,促其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故事大王比赛”、“全国首届青少年艺术英才大赛”“首届中国演艺新人推选大赛”“全国少儿广播主持人大赛”,高笑寒、范雨欣、申锐……从这里成长成来的孩子们在全国青少年语言类的各项比赛中都榜上有名,在全国、省、市大型文艺演出及比赛中名列前茅。
“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增强自信心,为每一位学员提供锻炼、实践的机会。”正是这样的教育学理念吸引了家长和孩子们。“通过语言学习,与人交流时我们更有自信了,课堂听讲时,通过老师的语速和语气,更容易把握老师讲课的重点,同时我们也汲取了许多学习语文的方法……”听数十位从这里走出来的全国“故事大王”的成长故事,许多家长慕名前来,他们都希望孩子在学习语言中,锻炼口才,增自信,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