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女儿知道她多爱她,但她为了工作狠心地将只有几个月大的女儿交给婆婆,一天不着家;她的父母知道她多粗心,但她把群众的事情做得那么细,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的丈夫知道她多胆小,但她面对歹徒临危不惧,不愧为巾帼英雄;她的同事知道她多“老土”,但她创新走访方式,用最新潮的“微博”建立起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她就是市公安局山阳派出所和平街警务室民警——
本报通讯员 贾 冰
见到苟晓鹏是一个下午的6时20分左右,她正在山阳区和平街矿山西院大门口的便民服务台前忙碌着。
“大姐你好,我是社区民警苟晓鹏,这是我的名片,有事给我打电话。”“张大妈,买过菜啦,给你一张夏季治安防范宣传单,你先看看,有啥不明白的再问我。”“大叔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夕阳在苟晓鹏爬满汗珠的脸上折射出五彩光芒,她热情的服务和真诚的笑容宛如一股清泉,给夏日烦躁的人们带来丝丝凉意。笔者随便询问几位居民,他们都说:“晓鹏这姑娘不错,好样的!”
如果说人们曾经对这个并不“伟岸”的“80后”女警工作持怀疑态度的话,经过8个月的锤炼,她用行动作出了有力的证明——“我能行”。
工作有方 她是“能干女警”
如果说做好群众工作是开启派出所基础工作的一扇门,那么熟知辖区人口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苟晓鹏管理的矿山西院小区大部分都是焦矿机器公司职工,闲散人员多,生活困难户多。用心的苟晓鹏认为,工作要找准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她通过不断摸索,把熟知人口管理方法简单概括为“走访、聊天、记录、解难”8个字。
走访中,苟晓鹏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记住人口静态项目,即辖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租赁私房、人户分离的情况;二是掌握人口动态情况,即掌握辖区的重点人口、高危人群,做到提起人来“知貌、知事、知情”。先由静态入手,全面撒网,再逐个挑选,到动态掌控,她说走访没有窍门,就是多走、多看、多熟悉。
在聊天内容上,苟晓鹏强调态度诚恳,多倾听,少抱怨。在她的辖区,群众都知道苟晓鹏这个姑娘没愁事,因为她每天面对群众都是微笑的,看着她的乐观态度,群众也愿意和她聊。
苟晓鹏说记录是重要的一环,记录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和平街社区常住人口多、街边门面多,单靠脑子记是不行的。平时走访时,她都带着笔记本,认真作好记录,回到单位就用电脑建立起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电子档案。这样查找具体的住户、具体的某个人,就会方便起来。她经常说,把基础工作记录好了,以后工作就会轻松起来。她还打算把每家每户的照片、具体情况统统录到她建立的“小小人口库”中,这样工作就更便捷了。
解难是走进群众内心的最佳途径。苟晓鹏说:“解难不是要民警攀比捐多少款、扶多少贫,而是要民警用心、用行动去帮助别人。社区里发生了诸如屋顶漏水、下水道堵塞、老人走失、孩子不听话等烦心事,我都会去帮忙,尽管都是小事、琐碎事,但把这些小事、琐碎事办好,群众感觉就不一样。警民关系为什么有时有距离?就是因为我们很多同志不屑于做小事,只想做大事,群众也就没把你当做自己人。”(连续报道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