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刘毛孩的遗孀77岁的陈爱花老人给我们讲述了这段动人的历史。
刘毛孩,又名刘崇福,生于1920年2月26日,男,汉族,沁阳市西向镇一街人。1946年6月参军入伍,1950年3月复员,中共党员。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作战等。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县时,他亲自活捉了东陵大盗、国民党新编第三纵队司令员孙殿英,荣立一等功,被上级部门授予军功章和“人民功臣”金匾。2001年1月15日因病辞世。
1947年4月初,刘毛孩所在的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三团三营七连接到命令:合围汤阴,一举歼灭盘踞在那里的国民党新编第三纵队孙殿英部。当时刘毛孩任七连一排排长,他们的任务是总攻开始后,在汤阴县城外围设伏,堵截、消灭企图逃跑的敌人,也可根据情况主动出击。
我军已经将汤阴县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为了减少伤亡,我军谍报人员通过渠道,跟孙殿英进行多次接触、谈判,令其投诚。可是孙凭借蒋介石给他的美式装备,自认为工事固若金汤,有意拖延时间,等待救援,拒不投降。
5月1日晚6时,总攻开始了。一阵炮火过后,先头部队炸开城墙,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攻破了县城,敌军仓皇逃窜。不一会儿,一批批俘虏被押了下来,唯独不见孙殿英。
经过仔细搜索,发现一个洞口被炸塌的地道。据判断,孙殿英很可能率残部从地道逃跑了。他们顺着地道追了出去。
钻出地道,他们发现前面不远处是一个修有围墙的村庄,听不见动静。这时已是凌晨4点钟,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
连长告诉刘毛孩:“这里是石庄村(一说石家庄村——作者注),可能是敌军的指挥部,我们先摸过去看看。”命令部队隐蔽。
他们几个爬上围墙向村里望去。天已接近黎明,隐隐约约看见敌人在慌乱地走动。由于敌情不明,他们不敢轻易靠近。刘毛孩突然喊:“看,那是什么?”大家看去,见是个大地堡,从里面引出了很多电线,有几个当官模样的家伙出出进进正在忙碌。刘毛孩兴奋地说:“奶奶,终于找到你了,一条大鱼!”
营长还没有带人上来,刘毛孩等不及了,撺掇连长:“别等了,再等就又跑了,咱们去端掉它吧。”连长也早有此心,问刘毛孩具体打法,刘毛孩说:“我们只有一个排,硬拼会吃亏的,只能智取。迂回过去,先端了他的老窝再说。”二人一拍即合。
他们跳过墙头,向地堡靠近。突然枪声大作,他们被发现了,几个战士倒在血泊中。刘毛孩急了,智取不行只好改为强攻!他们集中火力向地堡射击,从地堡喷出的两股火舌压住了他们前进不得。
“我去敲掉敌人的机枪!”不等连长批准,刘毛孩一跃而出,猫着腰向地堡右侧靠近。几个美式“小甜瓜”在周围爆炸,他打了几个滚,趁着烟雾跳进了一个弹坑。连长命令集中全部火力掩护刘毛孩。近了,他一连拉着了两颗手榴弹,费尽全力扔进了地堡,机枪顿时哑了。他一个虎扑从敌人手中夺过机枪,掉转枪口一阵猛扫,敌人倒下一片。连长一拍大腿:“刘毛孩,好样的!冲啊!”几个人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势,控制了地堡口。
战斗出现了短暂的宁静,龟缩在里面的敌人不敢露头。战士们喊:“缴枪不杀!”“你们被包围了!”“放下武器!解放军优待俘虏!”喊了几声不见回音。刘毛孩急了,又喊:“再不出来就扔手榴弹了!”还不见动静,刘毛孩真的拉了一颗手榴弹扔进洞去。“轰”的一声,火光四射,战士们跟着向里打了几枪。刘毛孩要过连长的手电筒,正要进去,连长一把抓住他,又将自己的驳壳枪压满子弹,换下刘毛孩手中的步枪,示意他可以下去了。
刘毛孩带着6名战士顺着刨开的台阶摸索着下去了。地道里黑洞洞的,火药味很浓。他和战士们紧贴洞壁,弓着腰一步一步向里行进。为了安全起见,他左手握着手电筒向左伸开平举出去,然后再突然摁亮。一道亮光照明了地道,他们发现这个地道很长,里面有上坡、下坡、拐弯、岔道。他们走走停停,手电也忽明忽灭。刘毛孩告诉身边的战士:“见到对方开枪,就集中火力还击。”刚爬上一个高台,对方一梭子子弹打了过来,手电被击落在地,幸亏离身体较远没有受伤。与此同时,战士们的枪也响了,随着惨叫声,一个敌人从上面滚落下来。紧接着里面一个声音喊道:“贵军别开枪,我们投降!”刘毛孩喊:“把枪扔过来!”几支美式冲锋枪扔了出来。他们又喊:“慢慢下来,不许耍花招!”
“叫孙殿英出来!”刘毛孩命令。一个缴了枪的敌人又折回去地堡,一会儿几个当官的举着双手陆续走了出来。他们把俘虏带出地堡,连长示意刘毛孩上前搜身。
刘毛孩会意,挨个搜查俘虏,摸摸身上是否还藏有枪支。后边一个个子高大、满脸麻子的家伙慢腾腾地走出来。他头戴凉帽,一身便衣打扮,步履沉着,面无惧色。
“你是谁?叫什么名字?”一个战士问。
“敝人是个商人,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刘毛孩突然冷不丁喊了一嗓子:“孙麻子!”那人浑身一激灵,下意识答应了一声。刘毛孩立即明白了:就是他了,东陵大盗,恶贯满盈的孙殿英!
孙一走出地堡就发现上当了,他见站在面前的是解放军的小股部队,右手慢慢向口袋伸去。刘毛孩手疾眼快,一个箭步冲过去,用枪捅了他一下:“别动,动就打死你!”随手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一把小手枪,美制的“勃朗宁”。紧跟孙殿英后边的有他的副司令刘月亭、参谋长邓暄甫等。前面投降的敌人一看我军人数不多,蠢蠢欲动。正在这时,三营长带着两个连迅速围了上来,刘毛孩他们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好险哪,幸亏敌人被诈唬住了,再晚一步就麻烦了。
紧跟孙殿英后面的护兵,举着双手,背上斜背着一把刀,没有缴械的意思。刘毛孩用驳壳枪顶了他一下命令:“你,背的什么,放下!”他迟疑了一下,看看他的长官,孙殿英转过头来沮丧地说了一句:“交了吧。”这是他军旅生涯中下的最后一次命令。护兵这才极不情愿地将背上的刀取下来,交到刘毛孩手中。刘毛孩一看,原来是一口宝剑,也没多想,顺手扔在了枪堆上。
天亮了,战斗圆满结束。在清理战场时,刘毛孩听好几个战士在议论那把宝剑,说是三国时期赵云从曹操手中夺过的青釭剑,此剑削铁如泥,是孙殿英从慈禧的墓中盗得的。刘毛孩这时才明白孙殿英为啥寸步不离不愿缴出的原因了。又把那口宝剑从缴获的战利品中捡出来,交了上去。
战报一级一级汇报上去,毛主席得知刘邓大军活捉了孙殿英,欣慰地说:“这下我该睡着觉了。”主席早盼着这一天哩。
刘毛孩因活捉了孙殿英荣立一等功,喜报立即传到了他的老家河南沁阳县西向村。县政府派专人敲着锣打着鼓在他家的门头上挂一面“人民功臣”的匾额。当时刘毛孩还在部队,直到他1950年退伍回家才看到了这个匾。
2011年6月6日,刘毛孩的遗孀陈爱花取出这块已渐残缺的匾额,经过拼接,我们看到上面镌刻着“庆贺刘毛孩同志……人民功臣 民国三十六年”。
(根据刘毛孩的遗孀陈爱花、长子刘安稳、次子刘小电口述以及查阅有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