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挖土、剖沟、砌井、运输、敷设管道…… 7月15日,巡看我市2011年新规划建设的“八路一园一中心”其中八条道路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人眼前一亮。
2010年,按照市委提出的“打基础、管长远”的建设标准,我市投资15亿元建设以“六路一中心”和唐庄村土地集约利用改造试点项目为主的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之大、项目之多、效果之好均创我市城建史上历年之最。我市城区建成面积拓展到了20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融资瓶颈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今年初,我市再次规划投资20亿元修建南环路、南外环、建设路南延、沁木路、县东街南延、适居路南延、文化路和城北路改造、东关大街南延改造等八条道路和一个滨河公园、一个体育中心,致力于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位,让市民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项目建成后将对完善我市城市道路体系,拉大城市框架,增强城市发展后劲,产生深远的影响。
7月15日,我市召开“八路一园一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会。
市委书记陈敬如在会上指出,“八路一园一中心”项目不仅是今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更是关乎我市长远发展的民心工程,项目的实施对沁南新区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要把推进“八路一园一中心”项目建设作为城建工作的首要任务,集中精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陈敬如强调,一要抓住核心,核心是拆迁。拆迁是前期准备和后期快速建设的重要环节。各责任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学习、借鉴、充分利用先进地区和我市的成功经验,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要在合情、合理、合法补偿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营造氛围,形成气候,迅速推进。二要把握关键,关键是协调。“八路一园一中心”项目建设点多、面广、任务量大,建设过程中,各小组的责任领导和单位要发挥工作主动性,积极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工作中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又要解决现实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工作艺术。三要突出重点,重点是手段。手段选择归根结底是思路和方法问题,要注重学习借鉴、注重研究创新。要创新、完善指挥部、分包领导、成员单位、村(街)干部、拆迁群众之间的沟通、利益、氛围协调机制,全力以赴,加快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就下步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施工单位要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倒排工期,抢时间、赶进度,不断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要切实做好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从源头上把质量好关,保证高标准建设好工程项目,要进一步密切配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全力以赴推进“八路一园一中心”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全方位提升我市城市品位和竞争力。
会后,市委副书记、决战攻坚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毛文明连续两次召开项目推进会,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各分包小组领导纷纷行动,走村入巷、排查摸底、解决困难……“八路一园一中心”项目建设掀起高潮。
与此同时,涉迁群众最为关心的三个安置小区被确定下来。三个安置小区分别设在适居路与长城西路交叉处东南角、沁园办事处接马寺村和县东街廉租房东侧,总占地228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8.3亿元。三个小区将本着“惠及群众,造福群众”的理念,按照“位置地段优越、建设质量一流、户型设计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建成后,可安置群众2426户入住。整个安置小区将于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
目前,滨河公园和体育中心的项目建设,已由北京《建筑创作》杂志社邀请10余家全国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正在进行方案征集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
(李亚锋 肖豫庆)
短评
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位,今年我市再擂城建战鼓,打响“八路一园一中心”建设攻坚战。目前,“八路”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
“八路一园一中心”项目是今年我市城建的重点,更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发展为了群众,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城市框架拉大,环境改善,功能齐全,品位提升,受惠的将是全体沁阳人民。全市人民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实际行动关注、关心、支持城市建设,为早日将沁阳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发达的中原名城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