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间,秉承救死扶伤的理念,他救治了大量危、重、急心血管病患者,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挽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他,就是沁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马晓文。
7岁那年,爷爷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离世的那一幕触痛了马晓文幼小的心灵,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让人们再受病疼之苦和离别之痛。1981年,17岁的马晓文顺利考入了新乡卫校临床医疗专业,从此开启了他的从医之路。
马晓文毕业后被分配到沁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工作,虽说与自己所学有差距,但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更加刻苦学习钻研临床医术。一段时间后,鉴于他良好的综合素质,医院决定把他调到急诊科。在急诊科的岁月里,每年接诊各种心血管危急重症数百例。
1986年12月,一个28岁的男青年,因心肌梗塞在抢救中猝死。看到年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匆匆离去,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马晓文内心充满内疚与自责。他找老师请教、找资料文献、找抢救案例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救治的医疗技术。
只有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马晓文萌生了到大医院学习医疗技术的想法。按照当时医院的规定,医生在本省范围以外的医院学习进修,超支费用不予报销。为学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马晓文下决心自费也要去北京的知名医院进修。
1991年冬,怀揣着借来的进修费,马晓文踏上了北上的求学之路。为了节省开支,他租住在民房,为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每天早上5点起床, 晚上12点才赶回住地。在京一年多时间,马晓文在医院的生活中只有病房和图书馆。
北京的进修学习,使马晓文的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1993年5月的一天,马晓文接诊了一位65岁的男性急症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按照原来的治疗方法生还的几率很小。马晓文迅速采取尿激酶溶栓疗法输入150万单位,约30分钟后,患者胸口憋闷的症状得到缓解,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康复出院,患者家属为感谢马晓文特意送上了一面锦旗。
能够学以致用,给患者重新带来生命和希望,是马晓文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和追求。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妙手仁心是马晓文诊治过的患者对他的评价,他对有困难的患者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扶持。
1996年7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几岁小孩用平车拉着一位奄奄一息的中年男子前来求医,经检查,患者被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看着大汗淋漓、颜面紫绀随时都可能猝死的男子,马晓文迅速组织实施抢救,告知家属这种病情药物救治不明显,需要立即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去哪儿筹这笔治疗费用,让家境贫寒的母子二人犯了难,得知这个家庭非常困难,马晓文当即对医务人员说:“先救人,我先垫付1000元的医疗费。”及时有效的抢救,让这位患者转危为安。
1993年以来,约有40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马晓文抢救转危为安,成功率在95%以上,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在全国的县市级医院中居领先水平。1998年4月,该院专门成立了心血管内科并由马晓文负责。
“不但要为百姓看好病,在临床方面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安全的措施、最低的成本来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还要为百姓防好病,加强预防工作。”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马晓文深知防病更为重要,每年他都会带领医护人员走进单位、村镇社区,普及心血管病的防治知识。
马晓文说,下一步他要用5年时间走遍沁阳市300多个自然村,开展心血管健康免费讲座,让更多百姓能够提早预防心血管疾病。
(马晓文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