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情民意·法制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劫匪网上购买警服
扮警察住店落了网
双方互负义务而均未履行
一方申请执行被裁定中止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便民服务包”助环卫工安全度夏
调解纠纷法官尽心
赡养老母兄弟合力
打造三张“检察名片”
孟州出台措施稳定出租车运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1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人情消费令人烦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编辑同志: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这样的顺口溜:“穷人怕,富人愁,干部群众都挠头。”这句老话是目前农村人情消费的真实反映。现如今,在广大农村的各种喜事一茬接一茬,从新居乔迁到结婚生子,从老人做寿到老人去世,各种各样的喜帖儿让人应接不暇,有的家庭一天之中兵分几路,还是忙不开趟,只好请人将礼金捎带过去,一个累字,让人情消费变了样、没了味。

  当前,国家的政策好了,农民的腰包鼓了,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筹办各种喜事手头宽裕也有底气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不好的现象。不少农民盲目攀比,喜欢讲排场,拉动、助长了人情消费。有的怕吃亏,别人过事了自己没过,别人过的多自己过事少,送出去的礼金没收回来,感觉不合算,“竞争”助推了人情消费。结果是资金都花在了吃喝玩乐等费用上,办事的人家并没赚到钱,有的人家事后一算账,连老本都搭进去了。

  笔者认为,正常的人情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多过滥及变味的人情消费却让人深感忧虑。因为这些人情消费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奢侈、浪费、攀比等不正之风,而且过重的人情消费会使一些刚刚脱贫的农民因人情消费超支而从新过上穷日子。

  倡导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是解决变味人情消费的关键。乡村干部要带好头,各种红白事一律从简,不得铺张,应把操办红白事纳入村规民约中加以管理、解决。比如,可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限定请客范围、桌数,给出一个招待标准或“参考价”;积极发挥红白事理事会人员的应有作用,让其引导农民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市场,净化农民的思想,加强对农民的学习辅导,改变农民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引导农民节俭办红白事。“减负”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把辛勤劳动挣来的钱,用到点子上、用到刀刃上,不再为人情所累,让大家尽早从人情债中解脱出来。

  吴正伟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