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说出“退役”二字之际,努力保持着微笑,然而谁都知道,这一瞬间,在他巨大身躯内激荡的情感波澜。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这是姚明近期最爱听的一首《老男孩》。虽然竭尽全力,但人生总有不情不愿不甘心,这就是人生。
然而姚明的人生,有遗憾,也没有遗憾,至少还来得及道别,还能够留给我们诸多期待与启示。
与姚明说再见,我们能否迎来更多的励志故事?
能称之为“巨人”,绝不仅仅是因为身高。姚明成为巨人,因为身高,因为球技,更因为他的精神他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励志大片。
当姚明成为NBA“统治级中锋”时,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为之付出的血汗。他虽然身高出众,但出道之初,曾有一名教练断言:姚明臀部大、平衡差,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更鲜为人知的是,姚明左耳听力近乎为零。姚明后来的成功,并非那名教练看走了眼,而是姚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来弥补了身体的缺陷。
姚明长身体时,还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的父母每个月工资加起来不到80元,几乎都花在食物上,即使这样,这对夫妻有时还只能半空着肚子坐在餐桌旁,看年幼的儿子狼吞虎咽。假设一下,如果当年姚明能够得到更好更专业的营养保障,或许他不会在31岁就因伤离开篮球场。
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更见证了姚明艰辛的付出。
姚明能够成为中国青年偶像,离不开他的高超球技与惊人财富,但更离不开他的艰辛奋斗,在每个陌生的环境,他都为能站稳脚跟而拼尽全力,像干涸的海绵一样汲取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水分,从而更上层楼。姚明的经历,堪称中国青年奋斗的一部教科书:只要怀揣着梦想,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就如同他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所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梦想。”
当前,房价高、就业难,中国青年一代遭遇了诸多困难,姚明的意义,更彰显出来如何面对现实,排除困难,积极面对人生,最终获得成功。
与姚明说再见,我们何不学一学他的“国际语言”?
姚明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少见的拥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员之一?因为他懂得“国际语言”,不只是掌握了语言,而是掌握了沟通技巧。
在美国,姚明东方式的含蓄风度,微笑、幽默,以及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时过人的智慧,使他迅速赢得了人气,在树立中国人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姚明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整理者里克·布切曾感叹:“他的一切从方下巴、平头到巨大身躯和篮球技术,都推翻了我们先前对中国的认知。”对于美国人而言,透过姚明,看到的更多是一个来自古老东方国度的善意、智慧以及在现代工业社会的适应能力,他因此被视为中美两国交流的桥梁,出现在中美外交的多个重大场合。
2009年7月,身为篮球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甚至引用了姚明的话。
英语(论坛)早已成为中国人热衷学习的语言,但是为什么一些掌握了熟练英语的中国人,还是无法与国际社会熟练沟通?不是语言能力的低下,而是交流能力的欠缺。姚明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跨越中西方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用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