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舟子向乐嘉开炮,称乐嘉出版的著作中所谓“获得过美国阿姆斯壮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涉及学历造假。“学历门”波及更多名人,有媒体指姜昆就曾获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而姜昆通过助理表示,对乐嘉所谓的学历并不了解,与自己获颁的“荣誉博士”不可混为一谈。(7月21日《扬子晚报》)
都是“野鸡大学”的学位,姜昆和乐嘉的能混为一谈吗?也许不能。“野鸡大学”颁给姜昆“荣誉博士”,是在利用姜昆的名气打广告,当年没有名气的乐嘉,只是买个文凭抬身价,两者区别还是有的。说白了,姜昆那个是“共和国脊梁”,乐嘉这个是“中华脊梁”,如此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两个人的文凭一个用名换来,一个用钱购得,也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就像“共和国脊梁”和“中华脊梁”一样,在“脊梁”评选的把戏穿帮之后,两个脊梁都只不过是一张废纸。倪萍“倒霉”在于受了“中华脊梁”的连累,姜昆“背运”在于那个光头乐嘉不小心做了他的校友。
要是倪萍一开始就谢绝“共和国脊梁”,就不会有后来的是非;如果姜昆不是美滋滋地接受人家的“荣誉博士”,也不会陷入“学历门”纠缠不清。而更后悔的肯定是乐嘉,如果他不买那张证书,真的从一开始就只宣传自己的中专学历,他的成功几乎可以作为年轻人励志的典范。当然,如果没有那张唬人的学位证,没有那些真假难辨的身份,没有一系列处心积虑的炒作,乐嘉能不能成名很可能是另一回事,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悖论。
其实客观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若干张证书,从熬了四年的毕业证到级别不等的荣誉证,含金量大多也就那么回事。我们之所以没有弄一张美国野鸡大学的证书,只不过是没有机会,或者还不需要。而那些靠秘书学来的烫金文凭,更是充斥于我们这个国度,虽然低含金量,但绝对有高附加值,我们谁又曾经说过半个不字?
我们真的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对姜昆他们口诛笔伐,这年头,其实谁都没有那么高尚。生活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这样的事情并不荒唐,与其说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造成,倒不如说正是这个社会的积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