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幼儿园开骑马课
称为培养贵族气质
幼儿园的娃娃学骑马,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列为园方的特色课程之一。昨日,位于汉口永清小路的一家私立幼儿园开园,其推出的“小骑士课程”,在报名点引起了不少家长的议论。
“是真的骑马吗?”“孩子那么小就可以学骑马?安不安全?”……家长们既感到新鲜,又觉得不大放心。而据该幼儿园园长金奕介绍,“小骑士课程”的确是“真骑”,是与东方马城合作开办的,基础班10个鞍时(45分钟)1200元——对一般家庭来说,这一收费也不便宜。
金奕告诉记者,现在,幼儿学骑马正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在国内一些城市,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利用周末到马场骑乘,既加强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又可锻炼孩子的身心健康。马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一种选择。让孩子爱马、骑马,培养他们的胆量和气质,让他们成为马背上的“小英雄”。
据介绍,马术并不是单纯指骑马,还包括和马匹沟通、刷马等,每一匹马的性情和颜色都不一样,这对于天生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而言是一种乐趣。在国外,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买一匹马,然后教孩子喂养,等到五六岁就教孩子学习基本的马术,这时候孩子和马已经建立了感情,再去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开设这样的课程不是为了培养马术精英或者高尔夫大师。”园方称,希望通过孩子从这些“贵族运动”中,培养一份独一无二的高贵气质。据了解,其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马术,还开设了儿童高尔夫练习、美国布朗大学幼儿英语教材、韩国科学探究课。读这样一所幼儿园,收费不菲,一个月费用约2500元,这还不含前面提到的马术课。
目前,武汉一批私立的“贵族幼儿园”动辄每月收费达三五千元,大多标榜其特色,幼儿教育正呈多元化趋势。
孕妇大出血拦5辆车均遭拒载
被迫路边生子

站台上血迹斑斑本报记者刘筱庆摄
时间:昨日
现场:滇池路
“滇池路”公交车站站台上焦急丈夫伸手打车 “打了5辆车没人拉我们”
昨日,昆明是个大晴天,来昆明法医院门前的“滇池路”公交车站台上等车市民都会回头看看站台背后那摊被烈日烘干了的血迹,脸上露出一副疑惑的表情。大家都在揣测:难道一个生命在这里终结?事实是,这个公交车站台上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昨日早晨6点,在这个公交车站台上,从贵州来昆明打工的陈先生和梁女士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
目击孩子出生在路边
和往常一样,在云大医院附近经营纸花店的朱女士早晨6点就来到“滇池路”公交车站台上乘车。“路灯已经灭了,我隐隐约约看到站台上面有很多鲜血,10米开外的路边停了一辆电动车。”朱女士仔细一看,一名女青年躺在路边,身边蹲着一位神色焦急的男青年。这一男一女正是陈先生和他的妻子梁女士。
“小伙子,背后就是法医院,哪里不好赶紧进去看看。”面对朱女士善意的提醒,陈先生回应道:“走不了,我还抱着个才出生的娃娃。”朱女士走近一看,陈先生怀里抱着一个用外套包裹,满身是血的孩子。
下午1点,记者赶到现场时,血迹已被晒干,但顺着站台背后、非机动车道左侧延绵的血迹仍然清晰可见。
讲述骑电动车送医院
下午2点半,记者在昆华医院见到了陈先生。陈先生告诉记者,大约在昨日凌晨4点多,怀胎十月的梁女士肚子开始隐隐作痛,已经有过一次生产经验的两人都觉得可能就要生产了。因为产前只做过两次产检,为生活奔忙的两人竟忘了预产期是何时。
陈先生连忙简单收拾了东西准备送妻子去医院,但是家住王大桥的他却没能在凌晨打到出租车。“王大桥那边半夜根本打不到出租车。”万般无奈之下,陈先生只有骑着电动车载着梁女士往医院赶。“到公交站台那里,她疼得受不了了,没办法只有放到站台背后生了。”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骑着电动车行驶到“滇池路”站台时,电动车正好没电了,梁女士也说肚子疼得不行,可能快要生了。陈先生只有将电动车放在路边,把妻子抱到站台背后。
叹息5辆出租车拒载
躺在站台背后,梁女士的下身开始流血。陈先生连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没等到救护车来,孩子已经生出来了,但妻子却一直血流不止。陈先生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向沿途路过的出租车挥手。
“打了5辆车,没有一辆肯拉我们。”陈先生叹了口气说,当时一共有5辆出租车路过,有两辆空车直接一脚油门开走了。另外停下车的3位驾驶员看了看情况,也选择了拒载。于是陈先生只有将妻子抱到站台背后的昆明法医院。“法医院的医生说我老婆大出血了,他们没产科设备,叫我们去大医院看。”
等待了半个多小时,救护车终于到达了现场。幸运的是,通过抢救梁女士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陈先生为了省下婴儿的3000元住院费,选择了让当医生的姨妈把女儿抱回家照顾。
央视报道逝者配活人像
当事人发微博称“我还活着”
7月13日晚,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在一条新闻片中,错将和讯网总编辑王炜的照片,用在已故百视通总编辑吴征的讣告中。这已是王炜第三次“被死亡”。
昨天,王炜在微博上称“我还活着”,并指责央视有悖专业主义精神,要求央视在节目中道歉。
活人照片登上讣告
7月2日晚,39岁的百视通COO、总编辑吴征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关于吴征的死因,舆论出现了心脏病死和过劳死的争论。
7月3日,一网站刊登吴征讣告,却错用了和讯网总编辑王炜的照片。7月5日,《东方早报》在当天的版面中也错用了该照片。
7月13日晚上,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播出了一条名为《19个月19名企业高管去世引担忧》的新闻。该新闻列举了过去一段时间接连去世的企业高管。在提到百事通首席运营官吴征去世时,新闻中所配头像又一次变成了王炜。
王炜微博“我还活着”
据了解,王炜和吴征原本为同事,曾在凤凰新媒体共事一年。吴征去世后,王炜曾以微博缅怀这位老朋友。
2001年,王炜在出错的网站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原供职单位出现的失误,王炜曾在7月4日的微博中表示,能理解编辑的无心之过,但希望网站能够尽快消除影响。
《东方早报》用错照片后,王炜于7月5日当天再次发微博称,他请上海的朋友将当日的报纸邮寄给他“收藏”,并笑言要“欣赏一下自己的照片出现在逝者版面”。
昨日,王炜先发微博表示,在其他媒体出错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的情况下,作为国家电视台的CCTV继续出错,有悖专业主义精神。王炜澄清“我还活着”,并要求央视在节目中道歉,消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