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红娟) 日前,市民王先生致电党报热线称,修武县城至马村区待王街道道路两旁栽植的很多杨树都生病了,身上竟然在“流血”!
记者随即前去,选了几十米道路两旁的杨树仔细查看,发现很多树身上有一些小红点,用硬物一按压,里面迅速溢出淡红色液体渗透到周围。记者在文昌路上看到,两旁有些杨树发病较严重,出现红枣大小的“脓坑儿”,溢出的液体顺着树身往下流,确实很像“流血”。记者还在我市沁河大堤武陟段等地看到两旁的杨树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杨树患了什么病?我市患病的杨树多吗?怎么防治?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林业工作站站长冯晓三。
据介绍,这是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此病危害主干和枝梢,对大苗和幼树危害更重。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旺盛期,5月中旬后病害逐渐缓慢,至6月初基本停止,10月份病害又有发展。去年入冬以来,我市遭遇持续干旱,致使杨树极易发生此病。
自2006年4~5月,我市在温县、孟州市开展了杨树溃疡病药物防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春秋防治相结合。对生长1年杨树的溃疡病防治,可选用多灵菌、甲基托布津、福美砷50倍液进行涂干和刮破病斑涂药防治。对生长2年以上杨树的溃疡病防治应采用多效灵、甲基托布津、福美砷50倍液刮破病斑涂药防治。此外,还要加强培育管理,注意选用抗病树种。据了解,三倍体毛白杨、小美旱杨等最易感病,中林46杨、沙兰杨、毛白杨等较抗病。
据悉,我市林业部门严抓防治工作,各县市都设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严密监测林木病虫害情况,每月都要上报,并就监测结果发布简报。今年春季,林业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乡村宣传林木防治知识、指导群众进行病虫害防治。6月下旬正是杨树食叶害虫的第二代危害期,为最大限度地防控第三代虫情的发生蔓延,市林业局于6月22日至29日租用直升飞机对全市杨树食叶害虫集中发生区域进行了飞机空中防治,全市共飞防73架次,作业距离1600公里,作业面积10.22万亩,七日平均防治80%左右,取得了良好成效。市林业工作站将严密监测杨树溃疡病的发生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