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贵阳市政府公布了《贵阳市小客车号牌管理暂行规定》,宣布采取汽车限购措施,购车指标按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即日起实施。继北京之后,贵阳成为了全国第二个“摇号购车”的城市。
根据贵阳限购新规,凡自12日起购买的吉普车、小轿车等9座以下的载人客车,可选择“专段号牌”和“普通号牌”两种号牌上牌。其中,“专段号牌”有入户限制,需要通过向市交警部门申请,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号牌可在贵阳市所有道路通行;“普通号牌”入户不受限制,但上牌车辆不能在贵阳市一环路(含一环路)以内的道路上行驶,相关道路将使用电子设备进行24小时监控,对普通号牌车辆加以严管。
去年年底,北京宣布实行新车摇号上牌后,人们纷纷猜测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会跟风而上。半年过去,这些一线城市全无动静,汽车保有量只有60多万辆的贵阳市却突然杀出,并且在限购政策发布之日就付诸实施,其“雷厉风行”让人颇感意外。
相关报道指出,贵阳限购意在缓解老城核心区交通压力。据贵阳市政府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该市机动车数量达61.6万辆,其中老城核心区有出行需求的车辆近30万辆,远超过核心区路网容量,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按照汽车保有量来说,贵阳目前只达到了一个三线城市的水平,千人拥有量还不到10辆,不仅与千人汽车拥有量已超过200辆的北京相距甚远,在国内也属于较低水平,正处在汽车消费的蓬勃发展期。在此时实施摇号限购,无异于给当地车市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必然对会居民的汽车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购买汽车从而方便通行,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自然表现,是一种合理的生活需求。汽车保有量水平不高,城市拥堵却已不堪重负,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城市路网建设和整体规划已经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由于国内车市前两年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不少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度上升,确实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影响,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从城市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以及完善制度等诸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治理方能见到成效。
综合治理绝非一日之功,也许三年五年未必能显现出治堵作用,远不如摇号限购这般立竿见影,贵阳如此处置也许只是无奈之举。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国内像贵阳一样面临拥堵问题的城市为数众多,如果都一刀切地即采取摇号限购来应对城市拥堵,不仅漠视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还会对处于发展期的中国汽车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扼杀国内车市的良好发展势头。
因此,摇号限购绝不能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尤其不可在汽车刚性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的二三线城市推广。要缓解城市拥堵这一顽疾,管理者们还要在其他方面多动脑筋,摇号限购这种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方式绝非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