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誓叫荒山变绿岭
抓项目
谋发展
图片新闻
我市国税实现出口退税超1.8亿元
杨家卿获省“四个一批”
理论人才称号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
调研财税、国资监管工作座谈会
听取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研究南水北调城区供水工程项目
市政协调研我市自主
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发展环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誓叫荒山变绿岭
——记市优秀共产党员、沁阳市
退休干部周文政

作者: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陈天房 邱明媚
  吕法刚 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00多万元投入,8座山头,100余万株林木,临近古稀之年的沁阳市退休干部周文政,用10年的艰辛和执著,书写了把荒山变成绿岭的人生传奇。

  周文政生于1942年,沁阳市西向镇虎子村人,1985年调入西向镇政府担任成教办主任。在老周的眼里,工作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干得好不好完全在于责任心。所以,他根据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积极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取得了企业、农民及政府的多赢局面,突出的业绩让老周在成人教育工作上囊括了从沁阳市到焦作市再到河南省各级政府的表彰。此外,他还积极扶持福利企业,在他的帮助下,该镇福利企业很快由2个增加到20多个,成为镇财政的重要支撑之一。

  2002年,周文政退休了。

  时逢上级要求加大荒山治理力度,老周家附近就有一座荒山——虎子山,山上土层薄、水源少,自古以来,该山年年栽树不见树,是绿化生态治理的老大难。

  这次,镇里和村里下了决心,贴出了承包公告,对虎子山的万亩荒山实施无偿承包,承包期为50年。

  公告贴了一个多月,无人问津。在大家看来,绿化荒山是好事,种树也不难,但要想管好管活、长大成林太难了,精明人谁去干这出力不见功的傻事?

  让谁来挑这个头呢?镇党委、镇政府将目光锁定在老周身上。一是因为老周就要退休,是党员,有工作经验。二是因为老周就是虎子村的,群众基础好。

  “说实在的,当初心里确实没底,绿化荒山可不光凭热情,那需要人、钱、水,还要各方面的支持。”现在回忆起来,老周仍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草率。

  可是老周也在想:咱是党员,又是干部,拿着国家发的退休工资在家歇着有啥意思?老周认为,每天光吃不干就是在家等死,他不怕吃苦,还真想干点事。

  可是,家人很不理解他的想法,孩子们都觉得,父亲劳累了大半辈子,退休了就该在家休息,每月有2000元退休金,吃喝不愁,应该享享清福。特别是母亲当时患有心脏病,孩子们都想让父亲多陪陪母亲。

  可是老周已经打定了主意。2002年1月份,他毅然与村里签了承包协议,并表示“承包地里的林木产生效益后,本人与村集体分成,将收益的20%上缴村里。”就这样,老周上山当上了“山大王”。

  可是,这一带荒山坡东西长五六公里,面积上万亩,要将这万亩荒山全种上树,可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钱是首要的问题。

  钱从哪里来?签下协议后的几夜,老周整宿整宿睡不着,就算把家底抖出来也栽不了多少树啊。这时,老周想到了村里的一家福利企业老板,几次三番跑去做工作,最后,对方念在他曾经帮过忙,答应出资合作。

  老周又找亲戚、托朋友,四处借钱,找银行贷款,找林业局、水利局等相关单位申请政策资金,用他的话说就是“能想的办法都想了”。

  最终,老周筹集了50万元干开了。

  每天天不亮,老周就带着干粮上山,一天下来,入夜才能到家。为了赶工期,他在山上搭了个帐篷,日夜吃住在山上。连进山的2公里路都是老周他们一锹一镐挖出来的。

  植树不是一个人的活儿,老周发动起群众来很有办法——每道工序明码标价,现场结算。比如挖坑1个1元,栽树1棵2元,浇水1次1元。每道工序老周都亲自把关,特别是栽树时树坑要有基础土、栽时要培细土等这些关键环节。

  群众的积极性一调动,每天就有70多人上山跟着老周干活。

  老周干起活来毫不惜力,年轻人一天挖10个坑,老周能挖8个。

  当时栽下的树,柏树小的只有10厘米,最高也不过三四十厘米,核桃树也就是60厘米的样子,苗情不壮实,就得花力气保障成活。

  而山上没有水源,浇水得到2000多米以外的一个企业的临时排水坝去挑水。

  有一次,老周挑水浇树,脚下的石子一滑,一下子从山路上滚到了10多米深的山沟,桶里的水全灌进他的衣服里,手和腿也刮破了。老周咬咬牙,强忍着疼痛站起来。起身后他松了口气:“骨头没断,还能接着干。”就这样,老周又爬上山坡接着浇水。

  老周的植树期分别在春季、暑期和入冬、伏天,别人都是开着空调消夏,老周却在山上弯腰弓背、挥汗如雨。

  最难的是冬天,早上带上山的馒头到中午吃的时候已经发硬,热水也变凉了。瑟瑟寒风里,老周独自坐在山坡上啃着干粮。那一刻,他吃的不是馒头,而是“苦”。

  冬天手容易冻,老周即使是戴着手套,10根手指也磨得稀烂,缠满了胶布。

  头一年,老周穿坏了3双鞋,用坏了2把镐头,换了4根镐头把。

  而当年的成果也是丰硕的,在老周的带领下,山上种植小柏树及各种生态树100余万棵、美国进口薄皮核桃树3万余棵、楝树2000棵、香椿树3000棵。

  前三年是树木管理的关键期,树种下的第二年,老周用了半年时间,花费4万元给树木除草、除杂。

  2004年,企业不再将水排到水坝里了,老周就带着人修了2000米的水渠,投入3万余元购置了发电机、潜水泵等设备,取得了自主灌溉权。

  树长起来后,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山下的虎子村人靠山吃山,基本每户都喂有牛,村里还有4户养羊户,每家都在100只以上。多年来,村民们习惯在山地放牧,牲畜啃青现象严重。

  得立个规矩!白天干活,老周便利用晚上时间登门到饲养户家做工作。他把全村跑了个遍,特别是那些规模稍大的饲养户,老周三番五次上门讲改善生态的意义,最终取得了村民的理解,不再到山坡上放牧。

  2009年,老周又开辟了一块山头,种下了5000多亩核桃树,并争取到国家投入,种下了5000棵黄楝树。

  在老周的精心呵护下,种植的树苗茁壮生长,成活率在90%以上。“不管啥事,只要勤快,不怕吃苦,都能干成。”老周说。

  老周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改造荒山上,以至于老伴生病了,他也腾不出时间照顾,只能在病床前匆匆看一眼。

  “俺老伴病重那几年恰好是我种树的关键几年,我对她的照料太少了……”老伴的离世成了老周的遗憾。

  好在老周的奋战之路不断得到助力,沁阳市林业局、水利局了解情况后,积极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和其他扶持。

  如今,这里的树木已有一人多高,满山遍野碧绿一片,刚刚挂果的核桃散发出独特的清香,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木之海”。这里被沁阳市人民政府列为荒山绿化“示范区”,山坡东、西两头各盖了2间护林房,有6名专业护林人员,林木管护更加规范化。

  荒山披绿,老周欣慰,邻里赞誉。家人也终于理解了老周,觉得“他干得有意义,干得值”。

  “植树造林不图能赚多少钱,图的就是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钱赚得再多也能很快花光,可是,树能留千古万年啊!”周文政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