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察厅《关于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秩序良好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和廉洁高效的项目建设环境,今年上半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治理庸、懒、散现象为抓手,以提速增效为目标,通过开展抓宣传教育、抓暗访督导、抓调研服务三项活动,向涉企“四难”、“四乱”、“中梗阻”等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亮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会反响强烈。现刊发《凝心聚力打造和谐发展环境》长篇通讯,敬请关注。
厦工股份(焦作)分公司、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卓立烫印数码有限公司……一个个外来企业竞相在我市投资兴业;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站工业产业集聚区、博爱工业产业聚集区……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工业产业聚集区相继诞生。
良好的发展环境催生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扎根我市;优质的高效服务塑造着我市良好的对外形象;宽松的环境与优质的服务,深深凝聚着市纪委、监察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血,也深深包含着市纪委、监察局打造发展平台的坚定信心。
理念:营造好环境 树立新观念
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共同打造。
焦作,如何打造一流发展环境?
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以转变服务方式为主题,以治理庸、懒、散为重点,着力解决作风漂浮、效能低下、权力过滥、政策棚架四大突出问题,把提升政府效能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来打造,向查纠要形象,向服务要动力,向环境要效益。
肩负着治庸、治懒、治散重任的市纪委、监察局首先开展了一系列以转变服务方式为主题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集中宣传活动。
营造氛围。在焦作电视台、公共服务场所电子屏上滚动播出了“环境有多好,发展有多快”、“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环境就是财富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科学发展无止境,服务创新无穷期”等宣传标语,着力营造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破解难题、用发展为民造福的浓厚氛围。
公开承诺。组织全市24家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的一把手,通过行风效能热线,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职能和工作举措,将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机制、服务举措、服务方式、服务承诺和服务效果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选择10家与企业和群众联系密切的职能部门,在《焦作日报》上谈环境、谈举措、谈服务方式转变,公开年度工作思路、责任目标和工作措施,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咨询,引导每一位公务员以“第一人称”优化发展环境,破除“官即管”的观念,真正做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广泛的发动,深入的宣传,统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营造了服务大环境的声势,一种“焦作缺的不应是项目而是环境、政府提供的不应是管理而是服务、企业需要的不应是执法而是扶持”的全新理念,根植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心中,渗透到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步骤中,为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舆论基础。
服务:铁腕治顽疾 新风扑面来
“焦作市的投资环境很宽松,投资政策也比较优惠,尤其是焦作人的热情、真诚,部门快速的办事效率感动了我。就为这,我决定在焦作投资!”这是美国兴泰公司董事长、美中名豪(焦作)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陈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肺腑之言。
这番话表明,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的服务首当其冲。
如何转变服务方式?市纪委、监察局在认真调查研究后,决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从决定发展的“底线”做起,从直接涉及发展质量的企业和项目做起,并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建立了涉企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涉企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和建议,查找剖析原因,探讨研究工作规律,明确服务目标和方向。
第二步,抽调市直单位5个纪检组长成立了5个专项监督检查组,集中走访调研市区50家企业、项目单位和20个企业环境监测点,对焦作企业发展环境进行抽样调查。
第三步,发放《市区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活动调查问卷》,对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环境、政策暨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企业在当前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等9个方面进行汇总,共梳理出7大类、39个突出问题。如企业订单多,急需生产用地;引进配套项目,资金存量不足、运作困难;政府部门检查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企业周边环境不好,经常有村民扰乱施工;公司园区比较分散,员工出行办事不方便……39个突出问题,就像阻碍焦作经济发展的39道坎,摆在了市纪委、监察局面前。
对此,市纪委、监察局紧急召开情况通报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并建立工作台账,实施跟踪问效。
7月份,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联合开展了为企业送服务活动,对于企业的个性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有关部门配合解决的,联合办公,一次性解决;属行业共性问题,实行集体办公解决;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及时上报并跟踪落实。
这种变过去坐等企业上门反映问题为到一线现场解决问题,变过去单纯政策扶持、信息支持为“真金白银”的金融支援,变过去单一开设“绿色通道”为全程贴心服务的方式,开启了焦作政务新风。
“接触焦作当地官员,总感觉心里热乎乎的,不由得会产生到焦作投资的欲望。”一位企业家说。
亮剑:整治庸懒散 服务保发展
回顾近几年我市优化经济环境的轨迹发现,转变服务方式最大的阻力是庸、懒、散问题。一些党政机关在干部作风、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上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着焦作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近期市纪委、监察局组织的企业问卷调查中,企业家们选择投资区域时,把良好的政务环境排在第一位,有95%的企业认为服务环境最重要,有90%以上的企业认为必须坚决治理党政机关的庸、懒、散问题。
庸、懒、散“机关病”影响发展、有碍稳定、损害形象,当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坚决予以除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纪委、监察局成立了由各县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效能监察室主任40余人组成的10个明察暗访工作组,先后2次对市直230个部门和单位的作风纪律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明察暗访工作组现场检查了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上班情况、办事程序和服务态度,全程跟踪暗访这些单位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落实情况,随机抽查了供电、公安出警和服务态度等。
明察暗访结果显示,虽然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程序日渐规范,但仍有34.78%的部门和单位存在相互推诿、首问负责制落实不到位,承诺时限过长,工作时间聊天、上网玩游戏、擅自脱岗等现象。
为此,市纪委、监察局专门下发了83份整改通知书,对问题严重的5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在机关部门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单位连夜召开会议,查找问题,剖析原因,制订整改方案;有的单位“一把手”主动检查不足,积极整改;有的基层站所负责人被效能问责,调整岗位。
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市、县两级优化办共受理举报投诉259起,立案169件,结案169件,责任追究166人。
转变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纪委、监察局新一轮整治行动即将启动,重点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在建项目、行政执法行为和机关作风专项监察活动,加大工作创新和制度建设力度,打造一流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真正使焦作成为处处焕发生机的投资创业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