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俗话说“热在中伏”。这表明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7月24日是中伏第一天,我市众多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不顾天气炎热,在市中医院贴敷门诊部排起了长队接受治疗。该院康复科主任王海琴提醒广大市民,进入中伏后,接受了头伏贴敷的患者要继续进行贴敷,错过头伏的贴敷者也可以在中伏进行贴敷治疗。
据了解,随着冬病夏治贴敷疗法的风行,今年入伏以来,到市中医院贴敷三伏贴的患者日渐增多,初伏头一天,就出现了我市千人争贴三伏贴的场面。进入中伏后,尽管进入了高温、高湿、高热的“桑拿天”,但市民贴敷三伏贴的劲头却丝毫不减,甚至许多错过了头伏的贴敷者也加入到贴敷治疗的行列中。
据王海琴介绍,“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肌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进行穴位贴药,可通过经络内传,气候、穴位、药物三者共同作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都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每逢冬季就会发作的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为适宜。
“有的人进行药物敷贴后会有一些刺痒的感觉,患者大可不必为此惊慌,因为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一些人会出现红、肿、热、痛,甚至有1%~5%的人可能会起疱,这些都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王海琴提醒说,“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的小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并外涂消毒液。”
王海琴提醒广大患者,进行冬病夏治时一定要遵守固定疗程,“三伏”为一个疗程。由于今年“三伏”共有40天,其中“中伏”为20天,因此就多了一次“加强灸”。而贴敷治疗一般需要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因此,冬病夏治一定要保持连续性。由于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医院接受贴敷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这就会使疾病得到延误,更难治愈。另外,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还要注意治养结合,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少吃冷饮,并积极配合治疗,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