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三”铁路特大事故发生后,举国震惊。铁路安全成为广大出行者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那么,铁路部门的调度运行是怎么操作的、行车安全是怎么保障的、内部管理是怎么开展的?为了让读者对这一切有个直观的了解,本报《党报热线》栏目组记者邀请市政协委员、法律界人士、大中专学生及常坐火车出行的市民代表组成“市民观察团”,深入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月山段区,零距离感受铁路运行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机车乘务员(火车司机)上岗,程序相当严
“机车乘务员张凯、实习乘务员刘超出勤。”两位身着铁路制服的年轻人以洪亮的声音向调度人员报告。
“请你们回答汛期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列车在运行途中,遇到大风、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及瞭望条件不好、能见度低时,必须将列车运行速度控制在能够随时停车的状态……”
7月27日10时36分,新乡机务段月山运用车间机车调度室里,市民代表们目睹了机车乘务员上岗前的工作环节。
将右手食指放在指纹识别仪上,电脑屏幕上即刻显示出乘务员的姓名、年龄、机车驾驶资质、个人照片等相关信息。
个人信息确认之后,机车乘务员开始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当仪器上出现没有酒精含量的报告后,乘务员方可领取运行手账。而这一切,都被电脑记录在案。
之后,两名乘务员到固定的位置上开小组会,对运行区段的桥梁、隧道、弯道、坡度等逐一熟知。同时,结合运行揭示(当前最新路况提示及注意事项),了解当前运行区段内的天气状况、施工地段等注意事项。
这些程序进行完后,机车乘务员填写联控IC卡领取单(这种卡要插在机车运行电脑上),并将联控卡上的信息与运行揭示逐项对照,确认无误后,向机车调度员请求出勤,并再次准确回答调度员的相关提问后,调度员才在他们的手账上盖章,办理出勤手续。
“上岗的一套程序走下来,要用近20分钟时间。如果是晚班,为了保证司机的充足睡眠和精神状况,则要在运用车间的休息室里强制睡眠4个小时以上。达不到时间要求,则无法进入上岗程序。”月山区段运用车间主任张维说。
在机车调度室的一排货架上,摆放着许多手提包。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机车乘务员出勤时的随身物品。有市民代表好奇提出,能否看一下里边装些什么东西。
一位乘务员爽快地打开自己的提包。“这是语音转储U盘,是用于记录行车对话的;这是数据采集卡,就是俗称的‘黑匣子’;这是机车驾驶证,每年都要年检;这是工作证、电气化铁路安全常识培训证、规章培训合格证……”
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董世坤说:“真没想到,铁路部门为保证安全运行,竟有这样复杂而又严格的工作程序。看到这些,我对铁路的安全运行就放心了,以后出行我还会首选火车。”
机车精检细修,检修过的部件都要先做试验后安装
“精检细修,负责到底。”走进机车检修车间,偌大的标语格外醒目。
“目前运行的SS4机车除了每天进行日常维护外,3个月(约运行2.5至3万公里)要进行一次辅修,一年一小修,3年一中修,3次中修后进行大修。”检修车间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有13个专业维修班组,240名检修工人承担着近百台客、货列车牵引机车的检修任务。
检修线上,3台SS4改型电力机车正在接受“体检”。市民代表们注意到,车间里有许多试验室。走进制动设备试验室,一位工人师傅正在对机车制动扳手进行校验。原来,所有检修过的部件都要先进行可靠性试验,达到规定要求后才可安装到机车上。在他的指导下,市民代表亲手操作大、小制动两个扳手,测试仪表上立即分别显示出制动灵敏度的数据。
要让标准成习惯,莫让习惯成标准。月山检修车间对机车检修严格实行标准化作业,着力把制度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该检修车间按照“四项专检制度”操作,对机车所有零部件实行“一车一表”记名方式进行逐个排查,确保“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
同时,检修车间还加大对职工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经常组织开展故障隐患检查、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技术比武以及“假设”故障对抗赛,有效提高了职工发现隐患、排除故障的综合素质,确保了机车在进库整备的有限时间里得到最全面、最精细的检修维护,保障了机车在各种天气状况下的安全运行。
今年5月,月山段区引进了最先进的“和谐号”货物列车牵引机车。为保证检修工人对新型机车结构、性能的熟知程度,提高检修水平,段上邀请大同机车厂技术人员与本段外派学习人员组成“和谐号”机车教学小组,按照即学即用、贴近实际的原则,采取集中脱产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职工快速掌握新型机车的业务知识。为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他们还派出人员到太原机务段进行跟班作业,提高故障处理技巧。
今年7月份以来,该车间先后派出了32人到外地学习。同时,通过分组对抗演练、排除故障竞赛、标准化作业表演等形式,让职工在生产一线锻炼,提高维修技能。
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分每一秒
月山段区扼守晋煤外运南通道,承担着太焦、月洛、月新450公里线路上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年运送电力燃煤上亿吨,列车运行密度在全国位居第三。
同时,太焦线月山——长治北区间153公里的铁路线是继青藏线之后的全国第二大陡坡区段,最大坡道20.1%。,超过6%。的坡道占线路总长度的40%以上。弯道急、坡度大、桥涵多,对行车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针对高坡行车,月山段区运用车间总结出“站内抓试风(风力制动系统)、出站抓试闸、途中抓列尾、全程抓操纵”的高坡安全运行四项原则。为破解高坡车、机控难的问题,该车间推出了强一种意识、抓两项包保、重三个结合、保四个百分之百的“一二三四”工作法。为破解施工控制难的问题,推出了“一图一表三关键”的控制方法。针对关键设备,该车间总结提炼了“五前五后两关键”的列尾使用办法,把难点的使用办法叫响抓实,实现了晋月下行列尾数据100%检索,充分发挥“电子车长”的保安作用,为确保高坡行车安全建立了科学保障体系。
安全制度与措施能否落实,关键在人。运用车间建立了车间、车队、指导组三级专题教育机制,采取集中办班、强化培训等手段,加强安全意识、制度执行力和起伏坡道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同时,为提高机车乘务员应变能力,该车间在乘务员中广泛开展了“应急故障处理”和“实作技能”大赛。
每周二、四,月山段区各车间就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内部通报。每周一、三、五上午,新乡机务段都要召开电话视频会议,各区段、各车间都要把安全质量、生产运营、职工出勤及思想、健康状况等各种信息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汇报。月山段区运用车间主任张维上午向市民代表介绍情况后,下午就搭乘运行机车沿途巡视。一路上,他要实地观察机车乘务员操作,查看沿线路况。这样的随车调查,从车间主任、党总支书记,到班组长、党支部书记,再到指导司机,每月至少四次。
让人文关怀为安全行车提供保障,月山区段在这方面同样狠下工夫。运用车间开通了亲情服务电话,组建了绿色通道服务小组,随时为出勤乘务员解除后顾之忧。
一位机车乘务员出勤期间,家中没了面粉,老母亲身体不好又不方便给儿子打电话,就拨打了亲情服务电话。绿色通道服务小组派人购买面粉后很快送到老人家中。类似代为购买米面、搬运煤气罐、水电维修等事情,让机车乘务员不再为家事分心,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行车之中。
月山运用车间党总支书记陈晋生向市民代表介绍,从今年开始,运用车间推行了“亲情关爱链”思想政治工作法,通过“出勤亲情寄语、思想亲情疏导、电话亲情慰问、急事亲情救助、生日亲情祝福”等一系列亲情服务,为职工精心打造了一条温馨、和谐的“亲情关爱链”,也为运输生产筑牢了坚实的安全防线。(感谢通讯员徐春明 、周卫涛对本次采访活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