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他看到过很多。“既然让我负责这里的民调、信访、综治工作,我就不能让这片山区‘冒邪气’、‘烧鬼火’,就要让百姓过上祥和安定的日子。”毋社会暗自下定决心,要为山区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毋社会担任司法所长前,该乡的民调、信访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他上任后,首先对村级民调组织进行组建和整顿,使全乡村级调解队伍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他经常请区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对村里的调解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调解方法培训,让这支队伍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发挥作用。
司法所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矛盾排查调处、刑满劳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多项职能。按工作要求,司法所人员对所辖村庄每月至少要走上一遍。可早些年,山里交通条件很差,许多村进出道路没有硬化,毋社会往往要步行前往。早上从乡里出发,走到后山的北邺村已是中午时分。工作往往要进行到天黑,夜里就要住到村里。通常,他一趟转上三五个村,几天时间都回不了家。
十几年来,毋社会就像巡山的豹子一样,不论酷暑严冬,定时在几十个自然村之间走来走去。时间长了,山里的大人小孩没有不认识他的。
毋社会把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总结成“四心”,即对群众的事要热心,倾听群众反映问题要耐心,分析问题要细心,解决问题要用心。毋社会说,接待群众来访如果不热心,群众就可能不通过法制渠道解决问题,转而采取不理智甚至违法的方式去干事。听取问题反映不耐心,就不可能全面透彻了解情况。缺乏细心,就不能抓住矛盾的焦点,会给解决矛盾造成障碍。
2008年夏天,一名中学生在当地一个新建的游泳池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后,死者家人情绪激动,打算停尸闹事。毋社会接到案情报告后,及时赶赴现场,阻止了过激行为。随后,死者家人提出10万元的赔偿标准,双方意见不一,调解陷入僵局。连续4天,毋社会夜以继日地开展调解工作,终于使双方达成各自能够接受的赔偿协议。
2009年4月,北邺村修建村卫生室,不料运送预制板的三轮车因翻车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毋社会得知情况后,丢下正生病输液的孩子就往北邺村赶。在出事现场,死者的媳妇正趴在丈夫的身上痛哭。毋社会俯身劝慰一个多小时,才把她情绪稳定住。随后,他查明原因,理出责任,开始做调解工作。直到天黑,赔偿协议才达成。虽说赔偿数额说定了,可村里又一时拿不出钱来。毋社会帮村委会干部出主意、想办法,又对死者家属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最终定下半年内分三次把钱给完。之后,他多次过问赔款进度,直到给付赔款在规定时间内履行完毕。
“有困难,找‘社会’”,这几乎成为龙翔山区全体村民的共识。2011年1月,许河村村民赵良花等8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毋社会,反映当地某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事情。原来,工程快完时,工程队老板跑了,欠下他们7000多元工钱。毋社会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了隐身的老板,在春节前帮村民们拿回了全部工钱。村民们没想到工钱真能要回,大家拿出一些钱来要给毋社会当辛苦费,结果被谢绝。后来又请他吃饭,他也不去。几个人一合计,给他送了一面“无私奉献、为民解困”的锦旗。
17年来,毋社会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成功调解涉及经济、婚姻、侵权、劳务、宅基地、伤害赔偿、土地承包等民事纠纷350多起。这些纠纷中,有个人对集体的,有山里与山外的,有的赔偿金额三五十元,有的数万元,但不管是谁和谁的纠纷,不管赔偿的金额有多少,他都一样认真对待,做到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因此,凡是经他调解的民事纠纷,都能做到案结事了,赔偿到位,双方当事人大都握手言和,不留后遗症。
近年来,龙翔司法所因为在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多次被命名为省、市、区先进司法所。毋社会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市十佳政法干警”、“感动中站十大人物”、“河南省调解能手”、“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毋社会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