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影报道
我是一名武警消防官兵,
每天都在水火中穿行,
二十四小时待命,
时刻等待着祖国和人民的召唤。
……
—— 摘自市消防支队一名消防官兵的《日志》
和平年代,许多人在内心深处经常思忖着这样一个问题,每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遇到威胁和侵害时,总能看到我们消防官兵的身影;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冲锋在前的仍然是我们的消防官兵。
八一前夕,记者来到市消防支队,走进解放消防大队和山阳消防大队,寻觅这个答案。
“我是一名消防兵。”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邓风光,21岁,一期士官,市消防支队解放消防大队特勤中队抢险救援攻坚班班长。
当兵4年,邓风光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抢险救援战斗,他只知道穿上这身橄榄绿就意味着忠诚和奉献。当火魔肆虐的时候,他带领攻坚班消防兵在火海热浪中,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一次又一次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线。
去年腊月的一天,我市山区一位农民被拉石料的重型卡车重重地压在车体下,危难时刻,是抢险救援攻坚班的官兵凭着坚强的意志,利用撑顶器、扩张器、剪切钳将奄奄一息的这位农民从狭小的乱石和车体缝隙中小心翼翼地抢救出来。也就是在消防官兵将这位农民背出的一瞬间,周围的老百姓都热烈地鼓起掌来。此时此刻,官兵们为自己是一名消防兵、从事这一特殊而又神圣的职业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今年7月12日,在我市一条泄洪河道内,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被突然涨高的河水困住,无法脱身,又是攻坚班的消防官兵及时赶到,跳入河水中将老人背上了岸。当时,被救的老人感激得非要给消防官兵磕个头不可。
像这样可歌可泣的先进事例在市消防支队数不胜数。
警营生活就是一部交响曲,它演奏着生活琴弦上的一个个音符,使人生的旋律变得丰富多彩。 “在生活中我都称他们为‘乖’,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才17岁,平均年龄不到20岁,在家也就是个孩子。”解放消防大队教导员孔正动情地说。
山阳消防大队教导员王清峰、中队指导员王锡志在谈及我们可爱的消防战士时说:“他们在面临人生道路选择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消防兵。消防抢险救援非常苦和累,抢险现场情况异常复杂和不可预测,这对战士们的体能和技能以及精神意志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去年的一个三伏天,骄阳似火,我市某地发生一起严重的化学品泄漏事故,我市消防官兵紧急驰援,在复杂艰难和随时随地都可能危及生命的恶劣条件下,坚守奋战两天两夜。呼吸道灼伤,体力严重透支,他们全然不顾,出色圆满地完成了抢险任务,受到了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赞誉。
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桩桩动人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人民群众。从消防官兵身上,人们看到一种精神,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那就是我们消防官兵“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消防官兵义无反顾、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