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2010年12月12日,全国首家恒温、恒湿、恒氧病房大楼在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投入使用。这座总高度59.3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地上16层、设计床位1000张,被称为世界一流的、处处充满了人性化关怀、“会呼吸的房子”的病房大楼,得到了所有住院患者的肯定,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印证了医院领导班子的英明决策。
医院还高瞻远瞩,依据长远发展规划兴建了精神病防治中心楼、学术培训中心、员工餐厅,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两幢经济适用楼和两幢高档公寓楼竣工在即,可以进一步改善员工的住房条件。领先全市建设的健康评估中心环境温馨、布局合理,颇具人文气息。上述基础设施的建设,掀开了医院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篇章,在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过硬的队伍
敢为人先、勇争一流是科学发展不竭的源泉。纵观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发展史,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理念和举措始终贯穿其中。1994~2004年的11年间,当时以胡兴焕院长为代表的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勇于创新,在焦作地区率先引进第一台直线加速器,第一台16排螺旋CT。
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医院第一家在焦作卫生系统实行人事代理制,许多优秀的医护人员脱颖而出;医院整体引进一些优势学科,如心脏外科、内分泌科等;想方设法从兄弟单位调来一批成熟型人才,如闫召民、王松田、赵言明、王聚民等;特招地方优秀人才入伍,如杜虹、李文平、薛占尤、谷小卫等;医院还不断对自己现有的技术骨干进行强化培训,使之迅速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佼佼者,如毋江、任江、杨家明、倪国华、黄学胜等。
大批优秀人才的引进,为医院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加强和健全学科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四个骨科以及眼科中心、肿瘤治疗中心、数字口腔修复中心等一大批优势学科相继建成并逐渐壮大,极大地提升了医院在焦作地区和全军的品牌影响力。医院年门诊量和住院患者人数在焦作地区处于前列,医护质量和服务态度得到了患者及当地群众的充分认可。
医院精神病科作为全军精神病防治中心多年来为保障部队官兵及驻地患者的心理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济南军区记集体一等功一次。
2005年之后,新的院领导班子高屋建瓴、求真务实、夙兴夜寐,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又创造了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设计建造了国内医疗界最先进的具有恒温、恒湿和新风置换功能的病房大楼;全省第一家引进256层极速CT;是豫北地区唯一拥有全身伽马刀设备的医院;全市第一家引进1.5T高场强核磁共振和IE33彩超。大批尖端医疗设备和先进设施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焦作地区对疑难杂症的诊断水平,改善了驻地官兵和群众的就医条件。
倾力创建和谐医院。对于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来说,需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将之建设成为一个温馨和谐、人文气息浓郁的现代化的军队大医院。医院不断通过院周会强化中层干部理念,还分期分批组织员工开展不同形式的拓展训练,目的在于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能,促进其自我调控和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能力;促进大家增强团队意识,从而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常怀感恩之心。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之所以能有今天快速的发展,能在军区和焦作地区有较高的美誉度,离不开上级党委、首长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焦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历届院党委班子艰苦卓绝的奋斗努力;离不开已经离退休的所有为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的发展洒下辛劳汗水的老专家和医护人员。像淳朴厚道、真诚待人的王新年院长,注重人才培养、敢为人先的胡兴焕院长,从事神经外科的许荣光副院长,消化内科的姜素珍主任,普外科的李鼎建主任,骨科的周现主任,护理前辈刘歆玲主任等,他们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明天更美好
忆往昔风雨沧桑悬壶弘道,展未来任重道远尽展鹏程。
未来的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将更加努力践行胡锦涛主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牢记情系官兵、服务百姓的宗旨,为体系部队官兵及驻地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继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尤其要巩固已有优势学科的品牌地位。
——积极创造条件,向总后卫生部申报全军精神病研究所。
——进一步细分专业,突出专科优势。一如既往地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更多的拔尖人才来到医院施展抱负;为有志向的青年医生尽快成为名医大家创造有利条件。
——巩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除完成员工公寓楼和经济适用房工程外,还开工兴建门诊医技楼、多功能综合楼、灯光球场、地下停车场等。
——对医院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打造绿色园区,为就诊患者提供更加温馨、更加优美、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为全体员工创造一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愿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永远都青春靓丽、壮美豪气,永远那样动力十足、朝气勃发!丰碑的矗立,标志着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正创造着今天的辉煌并走向必然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