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瓷器系人为操作失误损坏

图为被损坏的宋代哥窑瓷器
据央视报道,故宫博物院2011年7月31日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26天的调查认证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报道称,7月4日,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在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事故成因。经过反复模拟试验和多次专家论证,在十日前得出初步结论,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
发生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呈六瓣葵花式,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此盘造型优雅、大方,线条富于变化,为宋代哥窑的代表作品。
据悉,文物损坏事件中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已经形成,不过故宫博物院调查报告还未正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故宫博物院表示,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从去年开始,已通过无损监测仪器,完成了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测试。目前受此次文物损坏事件的影响,该课题的实验室测试工作已经暂停。
女孩照顾患重病养父与奶奶
3岁学蹬车6岁学做饭
薛馥华帮年迈的奶奶梳头。
薛馥华和父亲、奶奶分享着网上的有趣事,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带着父亲出门散心是薛馥华每天必做的“功课”。
14年前,常熟市沙家浜悄悄搁着一个襁褓,里面是有个刚出生3天的女婴。随后,这个弃婴被身患重病的薛建文抱养,有了自己的名字——薛馥华。14年后,当年的婴儿已成了这个家庭的小当家,尽心照顾着重病在身的父亲和75岁的奶奶,用稚嫩的双手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孝亲敬老、从小当家,街坊邻居无不称道。日前,薛馥华被授予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出生3天
她被遗弃街头 又被好心人抱养
薛馥华的家在常熟市梅李镇的珍南村,这是一个生活困难的家庭。薛馥华的养父薛建文今年50岁,却骨瘦如柴,两腿不能站立。原来他在高中毕业的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进行性肌肉萎缩症,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他全身的肌肉逐渐僵硬萎缩,丧失了劳动能力,连走路都很困难,只能用双手抱着腿部,一步一步往前挪动。
薛建文先后去过上海、北京等多家知名的医院就诊,但结果都是无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延缓病情的发展。面对残酷的现实,薛建文没有被压垮,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乐观地面对着生活。“我是家里的独子,但得了这个病,不想结婚了,可我一直想领养个孩子,好延续‘香火’。”薛建文说。
1997年的一个夏天,熟人抱着一个女婴找到薛建文,告诉他这个孩子是弃婴,在唐市的路边捡到的,里面有一张写着“九月初九6点生”几个字的小纸条。薛建文看到这个孩子如获至宝,欣然把她收养了。女婴的到来,给这个原本沉重的家庭平添了几分喜悦和希望。薛建文给她起了个名字,叫薛馥华。虽然生活比较清贫,但薛建文和母亲陆二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小馥华,其间的艰难常人难以想象。薛馥华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促使乖巧的她早早就懂事了。
3岁那年
她学会蹬三轮车 载病重父亲去散心
由于父亲不能正常行走,出门总是要坐在三轮车里,由奶奶骑着车带他。但奶奶年纪大了,每次出门总是很辛苦,当时才3岁的小馥华主动学蹬三轮,替奶奶陪父亲出门。一天、两天、三天……娇小的身躯推着载有父亲的三轮车一次次出现在大街上,让周围居民渐渐认识了这个小女孩。当时她年纪小,在过桥时推不动车子,小馥华总会礼貌地求助村里熟悉的叔叔阿姨,请他们帮着推过去。从推到骑,在父亲的指导下,不到一年,薛馥华就学会了骑三轮车。“她又乖又聪明,3岁那年就学会骑三轮车了。只要天气好,她都会骑车载我出门散散心。”薛建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次,小馥华看到电视里一个孩子端了一盆水给母亲洗脚,她也端了一盆温水给父亲洗脚。直到现在,她天天给父亲洗脚。“小馥华对我很贴心,帮我洗脸、擦身,还帮她奶奶梳头,天长日久,看看是很平常的事,实际上不容易。”说到这里,薛建文的眼眶有些湿润。
6岁那年 她学会烧菜洗衣 成了家里“小大人”
薛馥华与父亲、奶奶相依为命,慢慢担当起家里“小大人”的角色。6岁的时候,她主动学起了烧菜,把菜洗好后,把煤气灶搬到地上,让父亲教她炒菜。一次、两次、三次……经过不断尝试,她终于掌握了做菜的基本要领。看见邻居家洗衣服,小馥华也开始学着把衣服放在洗衣板上搓,上幼儿园大班时,她就能自己洗衣服了。
由于长期服药,薛建文的胃不太好。4年前的夏天,他突患急性胃炎,出现胃出血,躺在地上的他脸色苍白、疼痛难忍。正巧那天,奶奶也因高烧卧病在床。放学回家的薛馥华看见父亲痛苦的模样,她用尽全身力气把父亲拖上垫了软布的三轮车,一个人顶着烈日骑了4公里的路程,把父亲送到了梅李中心卫生院。到医院后,立即找了几个素不相识的叔叔,帮她将父亲抬进了诊室。经医生诊断后,她拿着药方,上奔下跑地配药。等父亲挂完水,天已经全黑了。“当时我的心里很急,怕父亲有什么闪失,什么都顾不上了。”回忆起这件事,薛馥华仍心有余悸。父亲转危为安,这让她高兴至极,从此她把父亲照顾得更加仔细了,父女俩的感情也更深了。
渐渐长大
她更加懂得感恩 学会了按摩和护理
为了照顾好父亲和奶奶,又不耽误自己的学习,多年来,薛馥华合理安排时间,还学会了按摩、营养配方等护理知识。正值暑假,薛馥华一点不清闲,除了在家学习,她还包揽了所有家务活。每天早早起床,帮着父亲穿衣起床、刷牙洗脸,再把早饭端到他面前。吃完早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午饭后,看书,做习题。傍晚,和奶奶一起做饭。晚饭过后,骑着三轮车陪父亲出门散心。晚上,帮奶奶擦背,为父亲洗漱……夜间,如果父亲有什么需要,只要喊一声,她就立刻起身跑到父亲的房间里帮忙。在薛馥华看来,这些都是自己的义务,是小辈应尽的孝道,没有什么特别的。
“爸爸太不容易了,自己身患重病还坚持把我拉扯大,谢谢他和奶奶的养育之恩,在我心里他就是我的亲生爸爸,我就是他的亲骨肉。”对于自己的身世,薛馥华毫不避讳。她说,从自己懂事起,父亲和奶奶就告诉她,自己是他们抱养过来的。言谈间,记者感觉到,薛馥华是一个比较乐观、开朗的女孩,说话和微笑时带着些许腼腆。“爸爸对我说过,即使命运对我们很残酷,但是我们不能向它低头,要敢于面对,不畏惧。”薛馥华正是以这样的态度克服生活的艰辛。
“父亲为我做的每件事,我都很感动。”薛馥华告诉记者,前年农历九月初九,父亲给她过生日,这让她既意外又开心,因为那是她出生以后过的第一次生日。那天,父亲和奶奶亲自去菜场买了很多菜,还有大蛋糕,请了一桌的亲戚和邻居一起来庆贺。“生日过得很开心,我许了个愿望,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健康幸福!”回忆起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听到大家为她唱生日歌,薛馥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10月,她又收到了父亲给她的另一个惊喜——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方便女儿学习,薛建文省吃俭用,托人到常熟市区买了一台4000元的笔记本电脑。“每星期给她10元零用钱,她舍不得花,都存着。”薛建文说,与同龄人相比,薛馥华不像个孩子,显得很懂事。
最近,14岁的薛馥华被全国老龄办、民政部、教育部等部门授予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当常熟市梅李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把奖牌和证书送到薛馥华手中时,她感觉很意外。原来,薛馥华孝顺懂事的感人事迹就感染了常熟全市市民,她也曾被授予梅李镇首届十大孝星、常熟市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人等称号,这次评选活动,当地政府将她的感人事迹推荐上报,使这个年仅14岁的女孩成功摘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她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孝星”。
“她这么多年来不容易,承受了比其他的孩子更多的困难,我们都很感动。”薛馥华的班主任朱老师说,她平时学习努力,积极向上。街坊邻居也对薛馥华连连称赞。邻居孙先生说:“这个小女孩很有孝心,小小年纪就懂得怎样照顾好家里。顶起一个家,还要学习,不容易啊!”
薛馥华的孝心感动了许多人,薛建文的遭遇引起了各方关注。薛建文的高中同学向他伸出了援手,连续多年为他捐款捐物。薛馥华上幼儿园时,学校为她全免了各项费用;读小学,学校也为她减免了学杂费用;当地政府也经常关心这户困难家庭……薛建文把好心人的每笔捐助都记录了下来,对女儿说,等有能力了,要想办法把好心人的捐助还给人家。薛馥华一直把父亲的话记在心上,她说,父亲病瘫以后,意志依然很坚强,是自己最尊敬的人,父亲的谆谆教诲使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感恩,她会常怀感恩之心。
“生活中做的那些事都是我应尽的义务。”面对各方的称赞和获得的荣誉,薛馥华显得很淡定。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要向保尔·柯察金学习,乐观、坚强和遇到困难不退缩。对于未来,薛馥华充满希望。她说,要好好学习,以后想成为一名老师。“我要好好报答爸爸和奶奶的养育之恩,报答好心人的帮助,让我们一家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有关人士呼吁的是,社会各界除了给予小馥华相关的荣誉外,也能够给予更多的资助提携和政策保障,让这个快乐家永远快乐下去。
陈 佳 顾秋萍 文/摄
“最牛违建”被强拆 曾将两根高压线杆砌楼中
该违建昨被拆除。郭小川 摄
本报讯 将两根高压电线杆砌进楼中、被网友戏称为“最牛违法建筑”的射阳一楼房,昨天上午被强制拆除。
这个曾经引起众人关注的违法建筑,位于射阳县城众兴路南侧,东西长约7米左右,南北长约40米左右,层高为两层。这栋楼的“过人之处”,就是将两根高压电线杆“包裹”其中,并穿过两层楼板,其中一根电线杆上还有一台变压器。当天早上7时,由当地住建局牵头,经济开发区组织实施,城管、公安、检察、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对该处进行强制拆除。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准备就序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该违法建筑在四台大型挖掘机械隆隆轰鸣声中轰然倒下。
据了解,该处违法建筑是村民黄某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今年2月16日,住建部门就责令黄某停止违法建筑行为,但黄某依然我行我素。3月17日,住建部门对黄某作出处罚决定,要求黄某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并处以4万元罚款,但黄某依然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违法建筑被强制拆除后,拆迁工作人员对现场的建筑垃圾进行了清运。
(陈冬平 孙志华 郭小川)
福州消防“飞踹哥” 一脚救下跳楼男子
“飞踹哥”一脚将跳楼男子踹进屋里(视频截图)
“飞踹哥”杨枫
“觉得救人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管用什么方式,救人是放在第一位的,也没什么特别可说的,只不过这次被人拍下而已。”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7月31日讯(记者 江方方 吕蕴岚 林丹文/图) 7月17日中午11时许,福州市消防支队晋安大队接到报警,一甘肃籍男子把自己反锁在福州火车站旁的一宾馆四楼的房间里,爬上窗户,试图跳楼。杨枫与战友们抵达现场后,展开营救。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杨枫从隔壁房间的窗户爬出,飞起一脚把跳楼男子踹进了屋里,完成任务。
杨枫这一脚“飞踹”,引得围观市民拍手叫好,有热心市民用手机拍下救人全程,并把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近日,这段视频在各大论坛被大量转载,网友们送给杨枫一个绰号——“飞踹哥”。
一踹“堪比无影脚”“飞踹哥”走红网络
昨日,记者在土豆网的“拍客视频”里看到了这段飞踹视频。画面中,一个光着上身的男子跨坐在一酒店四楼的窗台上,拿着手机,激动地讲电话,并扬言要跳楼,引得不少市民围观。
随后,一名消防员出现在画面中,这名消防员从旁边房间的窗户爬出,双手扶墙,身体悬于窗外,趁着男子在讲电话,伸出右脚对着男子就是狠狠一踹。一次没成功,第二次,试图轻生的男子终于被踹进了屋子里。
这两天,这段视频红遍了网络。消防员飞踹救人的“不雅举动”,没被指责,而是得到了网友们一致好评。网友们大赞,“这一脚踹得太帅”,还不约而同地给这名消防员封了一个“飞踹哥”的绰号。
“飞踹哥”今年25岁 第一次出警曾害怕发抖
经多方查证,昨日上午,记者在福州消防支队晋安大队第二中队的训练场上找到了这名红遍网络的“飞踹哥”。“飞踹哥”叫杨枫,四川达州人,在福州做消防员已经快四年了。面对媒体的镜头,这名25岁的小伙非常腼腆。
小杨说,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是7月17日的事情。当天中午11 时18 分许,消防人员接警说,有一甘肃男子把自己反锁在福州火车站一宾馆四楼,想要跳楼。
小杨与战友抵达现场后,无法说服该男子,曾计划强行破门而入,但被男子发现,并导致其情绪更加激动。于是消防队员只好从隔壁房间的窗口展开救援。
“我从隔壁房间的窗户爬出,慢慢靠近他,趁他不注意,飞踢一脚,将男子踹进屋内,成功将其救下。”描述起当时的经过,小杨轻描淡写。
至于网友们对他的称赞,小杨腼腆地说,其实是这几年锻炼出来的。他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出警的时候,曾被现场的局势吓得全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