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地办学,“蜗居”三年,没有轰轰烈烈的改革,不喊空洞的口号。三年间,市道清中学沉心静气苦练内功,狠抓教学发展,积蓄腾飞力量。
1923年,焦作扶轮学校在焦作创建,这所由交通部创建的学校就是道清中学的前身。2004年12月,学校整体移交我市。
2008年下半年,我市对教育资源进行大整合,道清中学撤销高中部,接收市外国语中学初中部,变成纯初中学校。在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积极争取下,市道清中学改造项目被列入我市重点工程,全体师生搬出道清中学原校区,暂时借用道清小学的一幢实验楼开展教学工作。
一个年级十几个老师挤在一个狭小的实验室办公,有的连作业本都没地方放。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道清中学领导班子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把这段特殊时期变成加快学校发展的“加油站”,沉心静气狠抓教学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切相关。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该校投入大量资金,拓宽各种渠道,着力为教师的专业培训开辟绿色通道。近两年,该校先后组织教师到山东、北京、江苏、浙江、重庆等地学习培训,聘请秦待见、张熊飞等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促进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想、专业素质的提高。
教学的核心是课堂,课堂的核心是效率。为打造高效课堂,该校修订完善了各项教学常规,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改善教学办公条件,完成了初一年级教室电子白板的安装和培训使用工作,成为市直学校首批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的学校,提高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率;以科研促教学,通过公开课、过关课、示范课,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让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有新理念的青年教师共同促进,在传帮带中彼此提高,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该校实行中层以上管理者包年级、包学科制度,真正落实教学管理责任制,使管理者能够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并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这一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教学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强化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该校领导经常和所包年级的年级组长、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并按学校要求指导、检查、督促教师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每周定时听课、评课,参与所包年级的各项活动,协调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督察和指导所包年级教师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对学生个体的教学方面,该校教务处和各科教师对学生平时的测试和期末考试都要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查找薄弱环节,采取补救措施,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一方面通过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耐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各科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学业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降低管理着力点,抓下层、推中层、促上层。同时,该校把班级管理的重点放在后进生上,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成绩处于上层的学生,用家教式组织、导师式指导,重点扶持,着力培优;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指导学生寻找缺陷,采取针对性训练;对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注重基础,治瘸扶弱,提高能力。
在市道清中学,你感受到的是比业务、比干劲、比成绩的浓厚氛围。去年,该校受国家级表彰的教师有5个,受省级部门表彰的有9个;学生受省级表彰的有1个,受市级表彰的有11个。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该校有9名学生被焦作一中录取,10名学生被焦作十一中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