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 通讯员李霞)有4家企业产量位居世界同行业第一,其中两家是国内或行业标准制定者;有288家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以及清华、吉大等15所院校、科研单位在这里“扎堆”;有中等以上职称人员5000名、大专学历以上万名、博士生50名在这里“筑巢”,分别占职工总数的25%、50%、2.5%;有平均每1.2天就有一项国家专利申请的“速度”,连续5年国家专利获得总数居全省各县市首位。
这就是近日在全市产业集聚区观摩点评中以92.64分位居各县市区第一的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该产业集聚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中原十大活力产业集聚区”、“省创新型示范产业集聚区”。该市市委书记魏超杰说:“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的创新集聚得益于常抓不懈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企业培育、创新环境优化等工程建设。” 产业集聚转型创新集聚成就了该集聚区“内陆硅谷”的美誉。
该市围绕汽车零配件、生物化工、皮草、粮食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建立了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目前,集聚区内拥有创新产业园区(孵化中心)1家、汽车零部件科技服务中心和绿色生物科技服务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家;集聚区内企业成立2家国家级、4家省级、17家地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除中原内配公司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外,华兴公司和泰利杰公司也建立了博士后研发基地。同时,该市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农大、洛阳拖研所等一大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在集聚区内开展了一系列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共建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集聚区内255家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各类科研机构的建设,不仅使集聚区内的科研人员、技术工人、高学历人员迅速集聚,也使这里成为国家专利发明密度最高的省内产业集聚区。仅去年,集聚区内的专利申请就有270多项,连续5年平均每1.2天就有一项国家专利申请,居全省各县市首位。
培育创新企业是集聚区创新的主导。在该市的引导下,该市产业集聚区内的隆丰皮草公司先后聘用10多个国家的30多名外籍专家,迅速掌握了国际领先的羊剪绒加工技术,使羊皮年加工能力成为世界第一,企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0%。现在,隆丰公司不仅牢牢占据了国际同行业老大的位置,还是国际羊剪绒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超前研发,产品覆盖了全国各大主要发动机生产企业,同时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英国GKN公司的“双剑合璧”,全面更新技术,拉长产业链条,产销量在国内连续21年、在亚洲连续19年位居第一,成为中国内燃机气缸套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的主导者。通过培育创新企业,该市在集聚区内成功打造了中原内配气缸套、广济药业核黄素、隆丰皮草羊剪绒、大地合金超硬材料四个“世界第一”,培育了华兴公司、大地合金、广济药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8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原内配为龙头的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群,以飞孟公司、大地合金为龙头的超硬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群,以河阳酒精、华兴公司为龙头的生物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广济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群。
在创新优化环境上,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该市把每年支持企业的科技经费从1600万元增至3000万元,还另拿出500万元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引导、支持集聚区内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增强了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