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不要质量的发展没有道理,在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今天,实现发展与质量的统一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怎样才能实现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确保其质量无恙呢?郑焦晋高速公路10年无大修的消息激动人心。
郑焦晋高速公路东起郑州黄河大桥107国道,西至豫晋省界,全长约73公里,沿线地形恶劣,地质复杂,深挖高填,桥隧相连,是晋煤外运的大通道,10年来,经受暴雨、山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和从山西过境的繁忙运煤重车的严峻考验,仍岿然不动,平整度等各项路况技术指标均达到优良标准。被公路界专家誉为中国高速公路中的一面旗帜。
“公道”自然成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郑焦晋高速公路10年无大修的奇迹归根到底是当年焦作公路人民修路的一颗公心。
“只要质量有问题,你就是亲爹我也不能放过。”当年的焦作高速公路人这种对工程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神至今令人佩服不已。郑焦晋高速八标段的一个通道钢筋、模板都架好了,准备灌注,指挥部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勒令八标将其推倒重新架板,为此八标付出了40多万元代价。在K43+600-K43+820段五标灌注桩出现问题,经过专家会诊鉴定处于可处治可不处治之间,但指挥部还是决定多花150多万元,对灌注桩进行彻底处治。在监理方面,建设指挥部除了要求监理方严格按照监理工作“十六字方针”,坚持事前监理、现场旁站、程序检测、跟踪监督,特别是对桩基灌注、大梁预制、灌浆等重要施工环节,坚持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旁站监理,还把所属的27名技术人员全部派到各个标段执行质量监督任务,与蹲点人员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与施工单位、监理人员一起,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质量防火墙”。为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他们严把质量“五关”,严把原材料进场关、严把标准试验关、严把施工程序关、严把质量评定关、严把计量支付关,创造当时有名的“四铁”精神,即铁面无私、铁硬手腕、铁石心肠、铁的纪律。“公道”自然成。公路质量的好坏司机最有发言权,“行驶在郑焦晋高速公路上,安心、放心、舒心。有时为了怕堵车,我绕道上郑焦晋高速”。这是长年行驶在郑焦晋高速公路上亿万司机的共同心声,他们用“绕道上郑焦晋高速”向郑焦晋高速过硬的质量投了含金量最高的一票。2009年10月份,郑焦晋高速公路顺利通过了权威专家组的工程验收,工程质量被评定为优良。
制度有力量 质量才有保障
焦作公路人在修建郑焦晋高速时,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工程来抓,以严密、严格的制度防患于未然,开创了高速公路质量的“新高度”。
郑焦晋高速工程伊始,建设指挥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结合郑焦晋高速公路的实际,编制了科学规范的《高速公路施工监理办法》、《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综合考评办法》和《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做到有“良法”可依,使工程管理步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创新,让比金子更有光辉的制度照亮确保高速公路质量前进的道路。郑焦晋率先进行高速公路设计公开招标,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工程招标制度;把创优工程的奖励条款首次写入了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把“保证本合同段达到优良工程”作为最基本的条款;工程报价不以低价中标为选择标准,而是结合创优目标,采取了复合标底的合理标价为最优报价;对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如水泥、钢材等,由业主组织施工单位公开投票择优选购厂家集中供应,并对标段进场的水泥、石料、钢材等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的坚决清运出场,不准用于工程;实行三级监理制度,除了施工单位和业主外,委托第三方作监理, 让工程质量深深扎根于制度的沃土中,为郑焦晋高速公路这条钻石路打下了坚实的路基。
理念是金。如果说质量是一座大厦,那么制度就是根基,没有强有力制度保障的质量,就好比把大厦建在沙堆上,短命工程也就不足为奇。
质量是生命 科技是源泉
一名全国公路学会的资深专家看过郑焦晋高速公路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说黄山归来不看山,那么郑焦晋高速公路回来就不用看路了。”
郑焦晋高速从面上看是一条繁忙的运输线、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一条漂亮的旅游线、一条富有文化特色的艺术长廊,从里看更是一座自主创新、克难攻坚的丰碑。建设指挥部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公路交大、省质检站合作,对“重载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研究”、“SMA在高等级道路中的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使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的成果充分运用。钻孔注浆的施工方法,开创了采空区实施治理新思路。“高改低”即高路基更改为低路基,改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局面,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减少了对沿线农田的取土破坏。石方路堑高边坡多台阶峒室加预裂光面爆破一次性取得成功,创造了国际领先的新技术……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新世纪,郑焦晋高速创造的10年无大修的奇迹令人兴叹,焦作公路人修建郑焦晋高速公路积累的经验和做法更是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地去品味。
段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