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在带来一阵凉爽的同时,也考验着一个城市的防汛设施。8月4日11时许,在山阳区艺新街道群英新村社区副食品住宅第四号楼前,几位老年人见到前来巡查防汛工作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时立刻迎了上来。居民许昭庆拉着艺新街道纪工委书记焦红宙的手连声道谢。
许昭庆说,今年汛期,他们楼的28户居民可以安安稳稳地生活了。这个楼是1984年建设的,由于地势低洼,加上下水道设计狭窄,每到汛期下雨,四处的雨水就汇集到这里,积水达半米深。一楼的居民家常常进水,其他楼层的居民进出也要蹚水。每到汛期,居民就提心吊胆。今年4月份,经过艺新街道办事处与市体育局领导的协调,将下水道进行了彻底改造,5月份改造完毕。下水管道换成了直径50厘米的粗管道,直通山阳路下水主管道。虽然前几天连续下了两天的雨,院里也没有积水,困扰大家20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多年来,尽管我市在城市防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城区防汛仍存在一些短板,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我市北依太行,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变。我市汛期炎热多雨,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在汛期内降水频繁,局部性暴雨时有发生,且突发性强、来势猛、速度快,可预报时效短。地表径流过速,洪水峰高量大,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一些居民在群英河、翁涧河、姜河等河道内私搭乱建,随意倾倒垃圾。行洪河道、排涝河沟因倒垃圾、废水排放等原因而造成淤积、排水不畅。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老城区内排水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城区部分地方危旧房屋较多。这些房屋属土质墙体,结构简单,抗承载、抗浸泡能力低,一旦房屋进水,雨水浸泡,有可能坍塌。部分楼房建在紧靠河堤岸处,一旦河堤护坡被毁,将直接危及楼房安全。
城区洼地易积水区的部分排涝沟河淤积、设障严重,汛期如遇较大降水,易造成新区出现许多易积水、滞水区,造成部分居民家中进水。南水北调工程尚未竣工,防汛设施有待完善,如处理不好容易造成行洪不畅。
汛期以来,我市上下积极应对,确立了“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要求在规定的防洪标准内,行洪排污河道不堵塞,河水不出槽,平原地区排水畅通,低洼地不成灾,城市安全度汛。铁路、公路干线正常运行。房屋无进水,无倒塌。对超标准洪水作好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积极落实防汛责任制,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备足备好防汛抢险物资。
防汛工作安排了,基层落实得如何?记者前往山阳区艺新街道办事处进行采访。在该街道办事处,记者看到了他们制订的防汛工作预案和人民防空工程防汛抢险预案。据说,他们还成立了抢险队伍,坚持全天24小时值班。街道办事处、社区领导及抢险队伍电话全天24小时开通。
该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桂民介绍,根据山阳区防汛指挥部的安排,街道办事处在企业等单位和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准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其中,市坚固水泥公司准备了2000条编织袋、200公斤铁丝、50把铁锨,群众转移车3辆,抢险机械车1辆;翁涧公司准备了沙土400立方米;涧华公司准备了木桩200根……
解放路群楼院紧邻瓮涧河道的130、123、115等11栋居民楼,地势低洼,下水道口直径小,达不到居民下水道生活排放要求,随时会发生汛情。街道办事处制订了该楼院的汛期险情紧急预案。在一楼道内,记者看到了防汛明白卡,告知居民一旦洪水来临,11栋居民迅速撤向市十七中院内的教学楼、实验楼,以确保群众的安全。
汛期还没有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依旧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