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幻灭与重生
微博一周
演好自己的人生
标普首次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治“重大事件遮遮掩掩”将有规可依
深入骨髓的优雅
全国31个省份
上半年居民收入跑赢CPI
上半年九成省份GDP增幅下降
认真与礼让
重大事故处理,百姓要的是一个公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1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幻灭与重生
——评《口袋里的美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周展安

  《口袋里的美国》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当代中国人在美国寻求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的故事。主人公赵大卫本是中国某大学的一名教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单位处罚,于是想到出国。踏上美国大陆之后,端过盘子、修过草坪、送过外卖,后又在渔业公司谋生,经历了美国大型渔业公司的破产、兼并、发展等历史。因为他的努力、勤奋,在不同的渔业公司中,他赢得了雇主的重用和丰厚的薪金,在富人区拥有了自己的豪宅,初步踏入了美国的上流社会。至此,可以说,赵大卫的美国梦实现了。但是在小说中,还有另外一条线索,就是作者对赵大卫倔强、敢言、正派的性格的描写。为了铺垫这一性格,作者甚至将笔触延伸到赵大卫的文革岁月和知青经历。倔强敢言的性格促进了他事业的成功,但也因此招致其雇主的猜忌,并最终被开除。在为了获得赔偿金而和公司交涉的过程中,赵大卫进一步感受到屈辱。他认定这种屈辱感来自于白人雇主深植于骨子当中的种族歧视。失去了经济来源,并感觉遭受了歧视的赵大卫于是直接地面临了美国梦的破裂。或许是认为美国梦幻灭的历史条件尚不具备,作者转而将主人公带上了美国的法庭。最终,“神圣的美国法律”和陪审团成员的“公德”和“良心”,帮助赵大卫获得了胜利——本已破裂的美国梦又圆上了。

  《口袋里的美国》展示了实现美国梦的不易,更展示了美国梦的强大逻辑。小说最后写赵大卫将美国的地图册放在口袋里面,要回到“开始真正的崛起的中国”去“再搏一次”,表达的不是对美国梦的遗弃和拒绝,而是对美国梦之逻辑的延续和复制。

  这种美国梦的破灭与再生,是作者独特经验与思考的艺术显现。

  (《口袋里的美国》,张仁译、津子围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