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玉米正处于灌浆期,是生长的关键时期。沁阳市王曲乡前赵村村民樊国营忙得不亦乐乎,在自家开办的“庄稼医院”既“坐堂”又“巡诊”,还要给庄稼“开方子售药”。
像樊国营这样的“庄稼医生”在王曲乡还有39人,并开办“庄稼医院”30所,有效地解决了该乡科技棚架问题,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开发。
王曲乡是一个农业大乡,共有5万余亩耕地,科技棚架问题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个问题,该乡积极鼓励种田能手、科技示范户开办“庄稼医院”,而且这些人都是喜欢钻研农业科技知识、具备技术职称的“老医师”。他们一方面联系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上级提供的病虫测报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农民可直接带着患有“疑难杂症”的病苗到“庄稼医院”就诊,当场“开方配药”。同时,乡、村两级“庄稼医院”的“医生”还经常到田间地头巡回诊治,看病苗、测土壤,使村里的问题庄稼能得到及时治疗。在这些“医生”的努力下,一些村还被焦作市确定为小麦种子繁育基地,而且樊国营还和省、市农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了粮食核心区主产攻关项目的试验。
(陈蕾 赵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