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人民公园 刘晓燕
久居城市一隅,灵动、充盈的心便被纷繁人生纠缠得委顿、孤寂起来,一直想寻找一方天人合一的净土,让自己那疲惫、冷凄的心振奋、明媚起来,于是,千年古刹净影寺便成了我澄澈心灵的风水宝地。
斗折蛇行的路上,撩人遐思的迷蒙雨丝飘然而至。微雨初歇时,净影寺便呈现眼前。
山头村落荧荧闪烁的万家灯火和飘移在蜿蜒山道上的车灯,让人疑是金灯飘游。说起金灯,自古以来净影寺就有夜观金灯的美丽传说。相传农历二、八月,夜间常有数盏金灯在山头林间由东而西游走飘忽,每当飘至寺院上空,寺内就会金光满照。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在《谼谷圣灯》诗文中描述道:“山空月黑无人声,林间宿鸟时一鸣。游人烧香仰天立,不觉紫烟峰头一灯出。一灯一灯续一灯,山僧失喜见未曾。金绳脱串珠散迸,玉丸走伴光不定。”我问农家宾馆那位神态安详的女主人,久居影寺村多年,可否见过“瀑布落晴雪,金灯开夜莲”那种灿烂了几千年的神奇金灯?店家意味深长地说:“心中若有灯,眼前时时明。就看妹子你如何看了。”
仰望苍穹,天宇蓝得发亮,星星这儿一颗那儿一颗,很大、很亮,银亮、透澈、洞明。耳畔,窸窸簌簌地响起自然之音,不时还隐约传来浑厚苍凉的寺院钟声,又使得这夜如此静谧、安详。夜深沉,万籁俱寂,可我却辗转反侧,毫无睡意。静立窗口,但见一弯下弦月泊在遥远的山脊上,银河浩瀚,展开了它那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仿佛听到天上哗啦啦涨潮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净影寺,拍打着遐想翩飞、思绪万千的梦乡。恍惚中,我依稀看到“鱼龙作戏珠光吞,星斗落地流辉迸”的金灯,盏盏相续地在眼前飘移,俄尔,那盏盏神灯幻化成与净影寺有关的僧人法师、文人骚客,他们僧袍袈裟、峨冠博带地拨开历史烟云,从沧桑岁月的深处款款走来。
那位青灯古佛黄经宝卷旁、拈念珠敲木鱼、嘴唇翕动脸色平静的老僧,该是我国佛教史上的释义高祖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吧。南北朝至隋代早期,他在净影寺讲授佛法,所讲出疏,纲目具备,文旨允当,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僧。他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宗诸学,精通文理,是佛教史上第一个为净土宗经典《无量寿经》义疏的人,对中国净土宗影响巨大。他校研诸经,融会折中,继承发展,推陈出新,提出了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三净土”之说,成为佛教界净土思想系统化的第一个探索者。他一心向佛,以身护佛,勤奋向上,著书立说,编著了《大乘义章》、《十地经论义记》、《华严经疏》等20部100余卷佛法典籍,其中的《大乘义章》被称为佛教的百科全书。
这位风流倜傥、挥毫泼墨的绘丹青者,该是对中国山水画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五代时期的名画家荆浩。当时,战乱频繁,政局动荡,工诗文、通经史的荆浩绝意仕进,到净影寺一带隐居,无数“挂岸盘溪,披苔裂石”的古松,使他惊叹不已。于是,他挥毫泼墨,以山水树石为摹本,皴染兼备,丹青妙笔形成了大山大水的全景式山水画风格,推动了山水画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
那位峨冠博带潇洒儒雅的才子大家,该是金元之际的文坛盟主元好问。他侨居净影寺,每日与山僧为伴、与山林为友,埋头苦读,潜心研学了六年,淹贯百家经史,遂成为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
还有那祖咏、宗道、赵秉文,王磐、孟颜、程之玿等文人骚客,无不触景净影寺,文思泉涌地留下了几多瑰丽诗句、华美篇章。于是我想,为什么缘识了净影寺,就会收获多多,那是因为净影寺仙机暗含、物宝天华吧!他们——中华文明灿若星河中的佼佼者,才是辉耀净影寺乃至辉耀中华文化千百年的不夜金灯!
(“千年净影风情杯”征文大赛二等奖)
净影水景 引人入胜
进入汛期以来,净影风景区内的龙门瀑布倾泻而下,于湖底碰撞出激情的浪花。两侧青山碧草仿佛也沾染了净影寺的灵气一般,将偌大个净影湖染成了碧绿色。站在讲经阁上远远望去,仿佛身处画境梦影,何为山?何为水?何为苦?何为乐?只想默念阿弥陀佛。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人们在这山水一色中尽情玩乐,我泼泼你,你掸掸我,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这是一首动听的新时代之歌。远处山崖上不知何时已凿出许许多多的观音菩萨像,栩栩如生的表情、端庄淑静的形态,使人的心灵也得到澄净,在轰隆的瀑布声中感受净心、养生、休闲、游山、亲水、归真的魅力新净影!
文/陈永佳 图/王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