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焦作新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天签俩约 投资六十二亿
新区推行“五包”责任制
“六抓”提升项目大发展大跨越
图片新闻
围绕目标搞建设
“三个坚持”抓落实
新区城市公园建设掀热潮
滴水织绿 城野共生
◆五彩新区发展战略规划解读之五·环境塑造
中煤管业,行业领跑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滴水织绿 城野共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城市空间景观设计效果图

  本报记者 郭树勋 刘正文

  新区环境塑造就是要构建以水传韵、以绿传美的生态网架,形成滴水织绿、城野共生的优美环境。

  人们常说:有水则灵。新区通过对水系、绿化的梳理,形成了“水中有城,城中有绿”的地域空间结构。

  规划以塑造焦作山水城市格局为中心,依托大沙河、南水北调工程两大主干水系,未来引黄工程及连通现状沟渠完善焦作水网体系,建立山水对话、城林水影的城市意象,从而在依托原有的生态本底和现状自然条件下,构建“三水五带、城野交融”的生态格局。

  这里的“三水”为:大沙河,绿带缠腰;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中央水廊,汇通南北。

  这里的“五带”为: 西南角的生态通廊结合防护绿带及自然耕地,形成西部工业集聚区与文化旅游度假区之间的天然绿色屏障;文化旅游区之间的生态通廊为农业生态观光园;南部的生态通廊指新月铁路双线及郑焦晋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护绿带,是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中央水廊东侧的生态通廊,结合蒋沟布局绿化,成为新区主要的生态公共休闲区;东南部的生态通廊为新区工业集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

  通过环境塑造,一个滴水织绿、城野共生的新城区将呈现在人们面前,富有魅力和生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