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将于8月20日至26日举行,在此期间将举行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主任罗卫民。
问:往届太极拳交流大赛期间举行的都是论文报告会,这次为什么要举行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呢?
答:论文报告会是通过征文方式评选出优秀论文,再让论文作者来报告论文,而论坛则是组织者邀请在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发表自己的观点。早在去年五六月份,我们就着手策划一个专门探讨太极拳发展战略的高峰论坛。今年年初,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制订学术方案时,大家也希望与以往不同。因此,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就把原来计划的太极拳战略论坛与焦作的太极拳学术方案融合到了一起。
问:本届太极拳高峰论坛要达到什么目的?
答:发展太极拳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太极拳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方向问题。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最近提出发展武术要有大武术观。大武术观最重要的方面是发展战略,只有战略目标清晰以后,才能谈武术的大发展。我希望通过本届论坛,大家起码能够在一个方面达成共识,那就是推广太极拳应当成为国家的文化和体育战略。
问:本届太极拳高峰论坛是如何设计的?
答:在设计本届论坛时,我们分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战略论坛,主要由一些知名人士、领导来谈太极拳;第二板块是太极拳国际交流论坛,主要由国外的知名学者和我国在国外从事太极拳教学的专家来讲;第三板块是博导论坛;第四板块是名家网谈,这个板块最早想做成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话太极,后来大家觉得天下太极是一家,还是应该从大太极的角度,让太极拳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一起与太极拳爱好者进行网上交流。
问:您刚才讲到太极拳应当成为国家文化和体育战略,如何理解?
答:武术的发展战略问题讨论了很多年,武术向世界推广的目标不仅仅是奥运会,奥运会是竞技武术的目标,而武术走向世界的目标是让中国人的健身方式、中国人的体育运动走向世界,影响人们的生活。之所以讲推广太极拳应当成为国家文化和体育战略,这是由太极拳自身的特性、世界对于和谐与健康的潮流和中国文化对外推广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问:您如何看待当今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答:太极拳发展到今天,虽然核心的东西没变,但是形式上已经改变了很多。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套路为主要运动形式,以追求健康生活为目标,满足人们实现自我身心平衡和愉悦需求的一种文化形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今天除了传统的太极拳套路以外,还出现太极扇、太极操、太极球、太极棒,还有轮椅太极拳、办公室太极拳等。太极拳已经不仅仅是武术套路的推广,而是根据太极拳的理念而产生的人们满足健身需要和高层次人格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问:世界对于和谐与健康的潮流应当如何理解?
答:近百年来我们面对的社会与人类几千年的传统文明确实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由科技进步而导致,而科技进步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也导致环境的问题、人类自身健康的问题、人类自身身心调节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加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在理论和技术上需要一种可以满足这种追求的运动方式。太极理论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强调各个不同层面、同一层面不同部分的容忍与交融,“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舍人从人”方能随心所欲。所以,我们从互联网、从报刊上可以看到,太极拳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太极拳的运动强度和方式非常适合当今快节奏下人们的生活。
问:近年来,我国讲文化软实力、文化走出去,讲体育强国战略,太极拳能发挥什么作用?
答:从目前太极拳在国外的推广情况来看,太极拳对于推广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并且没有负面影响。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一种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以后,就会成为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太极拳对于世界文化的影响具有非常好的潜质,目前只是刚刚发挥一点点作用。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方面形成共识、形成合力,真正把太极拳的推广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和体育战略,在资源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让中国文化通过渗透方式对世界产生更大影响。
问:在推广太极拳方面,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答:形成共识是当务之急。形成共识并不意味着太极拳就自动推向了世界,下一步应当做好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二是行为。太极拳整体上虽然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但是有些形式上的东西与现代社会有冲突,需要进行改造。由于太极拳思想和理论的复杂性、套路形式的多样性,我们对这种改造的把握需要在花大力气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在行动方面,我们要着力探讨太极拳的推广模式。当前关注、支持太极拳运动的人很多,政府层面、学界、企业界和太极拳的专家、爱好者要共同努力,让太极拳代表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孙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