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晨风轻拂的树林里,花香缭绕的公园中……走进焦作,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你总能看到一个个挥拳踢腿、轻柔灵动的太极人,在他们中间有老者,有青年,也有孩童,那一招一式的投入,都凝集着他们对太极拳无限的眷恋。
“爷爷,你这招转换的这样灵活,我怎么弄不成呀。”8月10日清晨,五孔桥街心花园,一个13岁的孩子对一个正在练拳的白发老者说。在老者的旁边,是一个身着白色练功服的青年。经常来这里锻炼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家住山阳区焦东街道六号院社区的祖孙三代。
说起这祖孙三代共同练习太极拳的故事,还要回到15年前爷爷张安福的那次经历——
一次偶遇,退休老人结缘太极拳
“自从开始打太极拳以后,我的身体一直很好,从来没有生过大病。”今年76岁的张安福,总将自己练拳和身体好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他在同龄人中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1996年,退休后的张安福一下子清闲下来,这让一向忙碌惯了的他有一种被生活掏空的感觉。看到父亲整日闷闷不乐的样子,儿子张东明给父亲出了个晨练的主意。
第二天,根据儿子的嘱咐,张安福兴致勃勃地来到游园里,可当他看到前来晨练的人们,要么跳舞、要么打拳、要么三三两两在一起散步时,不由得又犯了愁:“既不会跳舞又不会打拳,我干什么呢?”没有办法,张安福就学着别人的样子,也在一旁蹦蹦跳跳起来。
“老兄,你这样毫无章法的锻炼,对身体并无益处,不如跟我一起打太极拳吧!这可是咱家乡正宗的拳术,能强身健体呢。”看到张安福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一位姓谢的师傅主动走上前来,邀请他学习太极拳。“其实,那时候我对太极拳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想过怎样健身,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个事干。”张安福回忆说。
没想到,看起来轻柔缓慢的太极拳套路很一般,真正深入其中的时候,却被它的神奇功效深深吸引,张安福越来越感受到太极拳的独特魅力。他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练习太极拳,15年来从未间断。“打拳不仅能修身养性,更充实了我的老年生活,现在我再也不会为无所事事而烦恼了。”张安福说。
一条建议,太极拳魅力影响儿子
1998年,在父亲练拳两年之后,张东明也开始学练太极拳,只是和父亲不同的是,他学拳的目的只有一个——锻炼身体。
那时候,30岁左右的张东明因患慢性结肠炎,经常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样子。看到儿子每天病恹恹的,张安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父亲的劝说下,张东明开始练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张东明明显觉得精神比原来好了很多,爱拉肚子的毛病似乎也没有了,练拳成了他每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一个心愿,俺也要参加比赛拿大奖
在祖孙三代中,13岁的孙子张睿虽然年纪小,学拳的时间并不短,他那一招一式都是那样认真。
其实,张睿一开始并不愿意学练太极拳,在他看来太极拳动作缓慢轻柔和自己爱动的性格正好相反,他心中更喜欢迅猛和阳刚动作。为了能让张睿对太极拳产生兴趣,爷爷和爸爸常常跟他讲陈式太极拳刚柔相济、四两拨千斤的拳道和太极宗师的故事,使他消除了对太极拳的误解,慢慢地喜爱上了陈式太极拳。同时爷爷还不断用精神和物质对张睿进行鼓励。
“我曾经带领全校学生打太极拳,今后要向爷爷和爸爸多学习,将来也要参加太极拳大赛拿奖牌。”张睿的一番豪言壮语,让爷爷张安福感到十分欣慰。
“学练太极拳现在可是俺爷儿仨共同的财富。”张安福自豪地说。如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游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祖孙三代一起切磋太极拳技艺的情景,同时作为儿子和爸爸的张东明,更是不忘把自己对太极拳的研究让爸爸和儿子共同分享。“太极拳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承载着我们祖孙三代间的亲情。”张安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