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这里原来都是一个一个的小鱼塘,今年我把它们全部挖通,形成了一个有110亩水面的大鱼塘。我还将在湖心岛上建一座宾馆,这更符合渔业养殖和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需要。”8月10日,“庚玄杯”焦作市青年农民之星参赛选手、山阳区墙南综合渔场场主李继华接受采访时满怀信心地向记者介绍。
走在渔场的林荫小道上,李继华向记者讲起了他颇有些戏剧的人生经历。1977年出生的李继华是土生土长的山阳区新城街道墙南村人,凭着自己的勤奋好学,1998年成为中国政法大学一名大学生。2002年毕业后,他留在首都北京工作,在一家国际知名企业从事法律事务工作。2005年,李继华参加了北京市法院的公务员招考并顺利通过笔试,还接到了参加面试的通知。
如果事情按照常规发展的话,李继华可能会永远留在北京工作。可是命运往往就是不按常规出牌,这时他接到了父亲患重病的电话,经过艰难的抉择,他毅然选择了回家尽孝道。“当时妹妹还小,父亲病重,如果我不回来,所有的担子都得让母亲一个人来扛。”李继华说。
从焦作农村到首都北京,又从首都北京回到焦作农村,记者问李继华对这样的选择是否后悔时,他笑笑回答:“后悔倒是没有,只是当时实在是太难了。”回到家乡的李继华不仅要照顾生病的父亲,还要管理父亲经营多年的几个鱼塘。
当时他父亲经营的只是几个土塘,主要是靠渔业养殖,收入很有限。随着父亲病情的好转,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到了渔场的经营上,对土塘进行改造、增加垂钓等休闲项目,干得风生水起,但同时他也认识到了渔场鱼种少、链条短等问题。为了引进新品种,他多次外出考察,抓住我市是全国养殖淡水鱼最北地区的契机,与北京、兰州、乌鲁木齐等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两年赚了40万元。现在,他的淡水鱼养殖区已经达到了国家无公害标准,年销售各类鱼25余万公斤。
干得顺水顺风的李继华,2006年投资10万元在渔场建起了具有田园风情的餐馆,引得一些好食者纷纷驱车前来就餐。2010年,他又投资180余万元在渔场建起了生态园餐厅,更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这几年的发展,李继华深有感触地说:“这些投资项目都符合人们想要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需求。离此不远的山阳古城墙文化一条街建好后,一定会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来此旅游,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今年我投资60余万元把原来的众多小鱼塘合并成一个110亩的大鱼塘,并且准备明年投资400多万元在4亩大的湖心岛上建一座休闲度假宾馆,接待前来观光旅游的宾客。只有在大鱼塘里才好养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