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野·婚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强化”推动计生工作开展
我市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芬兰违章罚款与收入挂钩
英国大骚乱:青年价值观念模糊混乱
图片新闻
詹店镇:开展“四进门”服务
图片新闻
英国的社会福利
焦东街道:开展多样宣传
柏山镇:关爱留守儿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国大骚乱:青年价值观念模糊混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英国骚乱让青少年犯罪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剑桥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民众对于“相互尊重和社会凝聚力的减弱、反社会行为逐渐取得优势地位、物质主义以及名人崇拜”的社会现象有极大担忧。报纸每天都在突出报道地痞流氓、帮派等带来的威胁。

  一位60岁老人1843年时曾说:“我认为人们的道德日渐败坏……我四五岁甚至到20岁时,只要我对母亲说了不恰当的话,我母亲都会严惩我。”同一年,阿什利勋爵在英国议会下议院发言时指出“孩子们的道德水平比过去下降了10倍”。

  在1900年到1930年间经过了一段相对稳定期后,青少年犯罪率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上升。虽然在二战后稍微有所下降,但此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青少年犯罪率都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上世纪50年代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战后家庭凝聚力减弱以及消费者经济实力上涨所致。战后新的青年文化对这种信念提供了焦点。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的男流氓,他们穿着浮夸的衣服,对说唱这样的美国文化非常热衷,并与公众行为大相径庭,他们被视为贪婪和没有道德观念的新文化的缩影。

  早些年间,社会对青少年的价值有更清楚的概念。在爱德华七世时代的英国,针对孩子们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他们作为未来公民、工人和士兵的角色。而最近几十年里,孩子是父母自私“生活方式的选择”的说法尘嚣甚上,这意味着人们对孩子们社会价值不再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我们对青少年的担忧正在制造出一个自己加压的负面螺旋。安斯利·格林爵士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妖魔化年轻人和对年轻人缺少同情是英国的主要问题。这会引发愤怒和疏远”。他指出,正常的青少年行为正在被妖魔化,比如在公共场所聚会和踢球。这种风气意味着我们现在对青少年犯罪的立场是数代人中最严苛的。

  在最近一份有关21个工业化国家的儿童生活状况调查中,英国垫底。新闻报道中警告说,英国儿童是“西方国家中最不幸福的”。英国儿童慈善组织儿童社团首席执行官鲍勃·赖特迈耶说,这个调查是为英国敲响警钟,虽然是富裕国家,“英国却在以许多致命的方式辜负孩子们”。

  这种情况不能归因于孩子们的不端行为,而是这个成年人社会的过失,是这个社会将“青少年”视为有害的社会范畴。此外,对过去时光的不恰当留恋也对当今社会有危险后果。 人 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