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施新课程改革,率先拨付专项教师培训经费,率先建立骨干教师培养组织“名师工作室”,率先建起县区级教育门户网站,率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日前,笔者在山阳区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区在全市实现了“九个率先”。
实现“九个率先”的背后蕴含着什么?“近年来,山阳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办学品位得到全面提升,为打造‘教育强区’夯实了基础。”该区区委书记牛炎平的话言简意赅。
优先发展教育,如何破题?“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实施办学条件最优化。”该区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近年来,该区共投入8885万元新建了龙源湖、万方等学校,使全区办学条件实现较大提升。在此基础上,该区投资500余万元建成“班班通”教室325个;投资140余万元建成实验室35个,“班班通”、实验室应用率均达到100%。
2008年,该区在全市第一个足额拨付教师培训经费,连续三年共拨付195.5万元;采取“分层培养、名师引领、共同提升”的方法,构建了市级培训、区级培训、校际联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四轮驱动培训模式。通过组织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培训模式,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通过“师徒结对”、“送课下乡”等途径,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去年,该区东环路小学高娜在全国数学优质课比赛中,一举夺得大赛特等奖,成为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海钧说。2007年,该区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全面启动了“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经过四年的摸索和实践,全区上下形成了共同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的强大合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根本转变。目前,该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达到11所,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办学条件的优化、教师素质的提升、科研兴课的深入催生了累累硕果。2010年,该区各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绘画先进集体奖,中国儿童环保大赛优秀组织奖和中国创意大赛团体银奖等国家级荣誉887项、省级荣誉451项、市级荣誉1016项。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该区有近300名学生被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
樊树林 柳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