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阔步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努力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在怀川大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在全市人民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党代会召开的喜庆氛围里,本报从今日起,在一版陆续推出一组六篇特别报道《党旗耀怀川 迎接第十次党代会·这五年》栏目,以新闻人的视野,向即将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献上一份厚礼。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孙国利 许伟涛
许多人知道,焦作从前产煤,也知道它现在“卖”山水,但他们不知道:现在,河南人每天喝的蒙牛奶制品全部产自焦作;全国使用的厦工工程用车,很多产自焦作……
许多人还知道,焦作有活力无限的新兴工业:而今,焦作的铝、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渐成气候,风电装备、新材料、光电、光伏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逐年增大。其中,工程胎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氧化铝产量居全国第二,全钢载重子午胎产量居全国第五,电解铝产量居全国第九,汽车零部件产量居全省第一。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焦作产业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10∶62∶28 调整为目前的7.7∶66.4∶25.9,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7.6亿元,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6.5亿元,增长17.3%,比上年同期加快3.9个百分点。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是“十五”末的2.8倍,“十一五”年均增速达到19.2%。
工业经济指标,一贯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时,有人认为,受上年同期基数逐月上升和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影响,全年经济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于稳定,并预测: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将得以延续,并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获悉的一份经济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04.6亿元,同比增长15.5%,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当月增速从2月份的10.3%,增长到3月份的16.1%,再提高到6月份的18.6%,5个月加快了8.3个百分点,月均增幅提高近1.7个百分点。
实事求是地说,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焦作工业经济可谓磨难多多、机遇多多: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诸多要素的制约,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从创新机制、做优环境、调整结构入手,使焦作工业在危机中迸发,在制约中前行,全面实现了危中求机、逆势发展。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的新跨越,达到了1247.6亿元,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全市地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前四年已累计降低19%,预计累计下降21%以上。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89.6%提高到2010年91.7%。
何以产生如此巨变?市委、市政府用实际行动作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激励企业想方设法渡过眼前的难关,同时借助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谋求更大发展。
“当前支持企业发展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市委书记路国贤在调研工业时提出的要求。按照这样的要求,市政府着力抓好“企业服务年”活动,让企业尽快活起来。为此,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几十个企业发展服务组,制定了市委常委班子“六包六促六建”工作机制,采取市级领导干部分包企业、市直主要委办局分包企业的做法,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无数次到项目建设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并赴京协调城际铁路、龙源电厂、焦作北站搬迁等重大项目工作,召开全市性会议安排项目建设工作,及时解决了一大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危机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无论是从应对当前危机看还是从促进长远发展看,引导和帮助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都是政府服务的重点。为此,我市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拉长产业链条,使得产业向上下游延伸,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学规划,着力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并搞好特色工业园区建设。5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本着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原则,我市工业结构调整项目源源不断,一批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厦工北方生产基地、风神轮胎年产15万套子午线工程胎、中轴集团年产300万吨发动机凸轮轴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中国兵器工业焦作光电产业园、风神股份年产500万条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中轴集团年产1万辆专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提升了我市的产业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把“引企上山”作为破解土地“瓶颈”的抓手,变荒坡地为创业场,集中连片摆放大型工业项目。此举不仅累计节约耕地4200亩,还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目前,中国昊华、广东兴发、芬欧汇川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大企业、大项目在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落地生根。
而这只是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剪影。在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同时,我市把新区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打造经济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的焦作新区已经获批成立。2010年,全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50.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150家,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实现905亿元、84亿元、114亿元。
此外,我市依托现有中心城区工业基础,围绕焦煤集团、风神股份等10家骨干企业,大力推进焦作(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等首批十大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这些产业园区共实施项目63个,总投资507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885亿元、利税156亿元。2015年,这些产业园区将实现销售收入1056亿元、利税179亿元,年均增长43%和59%;高耗能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下降到32%以下,较2009年下降38个百分点;终端产品销售收入所占比重达到40%,较2009年提高32个百分点。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特别是经济不景气时期,不让资金链断裂,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尤为重要。为此,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市在全国首创“三台一会”贷款担保模式,由市财政局以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实体,与国家开发银行、浦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7家股份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由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为需要贷款的企业担保,由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发起成立市城乡信用协会,协助会员企业向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有关专家分析说,焦作首创的这一模式,开创了政府引导推动,中介提供服务,银行、担保、企业多方共赢的新局面,为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其实,从2007年开始,我市就通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扶持各类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大量企业由此进入上市梯队。目前,我市已有风神股份、万方铝业、多氟多、中原内配、佰利联等A股上市企业。同时,我市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切实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0年,全市保险机构达到30家,比2005年新增19家,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入驻我市。
回顾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这5年,焦作工业可谓风生水起、步步走高;展望市十次党代会之后的5年,新的工业结构调整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格局中,我们只要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一以贯之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