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舒潍 李光远 本报通讯员 张红兵
“有了人脸考勤机,就等于请来了‘黑脸包公’。我们来到这里干活,不仅不用怕企业拖欠我们的工资,而且保证工人百分之百参加公司的各项安全培训,谁也不敢再抱投机侥幸心理了。”近日,记者在河南征信公司家和万世项目工地采访时,该公司安全部长张友军说。
“这么一个小方盒子是啥玩意儿?干了十几年的建筑还是第一次见到。”正准备进入河南征信公司家和万世项目工地干活的老孙对着工地出入口的“盒子”瞧了半天。随着“识别失败、识别失败”的警告声响起,老孙被不留情面的门卫“请”到了门外。
“为啥呀?”老孙一头雾水。
“去找你们工长。”门卫说。
气愤的老孙迅速联系了工长,工长的一席话让老孙怒气全消:原来这个“盒子”就是征信公司请来的“黑脸包公”。
建筑公司对于劳务人员的管理难度非常大,因为劳务人员流动性大,这一批刚培训过,其他工地施工紧张,很可能就让工长给私自调走了。因此,许多建筑公司在农民工培训上投入大、效果差。更重要的是工人进场时间不清楚,安全培训没有针对性,甚至施工几个月的工人连进场最基本的安全培训都没进行过,对项目的安全管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公司在探索了各种管理办法后,最终从今年5月份开始,选择使用了农民工人脸识别考勤机。”张友军说,采用农民工人脸识别考勤机,对农民工安全素质的提升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样,新进场人员未参加安全培训的不得进入现场。“以前,我们正常施工人员有500人以上,这么多的工人让我们每天一个个辨认是不可能的。这项工作交给工长,又觉得不放心。现在,‘黑脸包公’可不徇私情,只有参加过安全培训并由项目部输入其信息的员工才能进来,否则就会被门卫‘请’出去。同时,我们每月还将考勤数据下载打印报送劳动部门,请劳动部门监督我们。发劳务人员工资时,由劳动部门对照考勤记录现场监督发放。所以说,安装这个‘黑脸包公’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