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本报通讯员 景国红
这是聚力奋进、加快跨越发展的五年!
这是倾心为民、持续惠民安民的五年!
发展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句话,就是为了造福人民。
秉承这样的理念,我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工程勾画出一幅幅温暖的动人画卷,让怀川人民的幸福感溢满胸怀。
这五年,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五年来,全市共完成城乡建设投资320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城建重大项目,城市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90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102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7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95平方公里。
——南水北调工程穿城而过,将为中心城区增加50余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和180余万平方米的绿地。郑焦城际铁路、职教园区、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涉及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打造了龙源湖公园、缝山公园、生态植物园等一批城市亮点。
——焦作新区建设启动,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铁路交通公路事业实现快速发展,桃花峪黄河大桥、林邓线一级公路建设步伐加快,焦桐高速、云郑高速、焦作黄河大桥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新乡至月山铁路增建第二双线,郑焦城际铁路云台山支线开工建设,在全省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行政村和自然村通硬化路。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600多个试点村建设和130多个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工作,开展了114个示范村建设。新修农村公路3000多公里,建设沼气池10.8万个,解决了3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空心村600多个。
这五年,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每年承诺为群众办理十项民生工程,五年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8.5亿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率先在全省启动“4050”工程、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机制,市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带动全市购买公益性岗位7000余个,促使全市“零就业家庭”基本保持动态为零。
——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区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由“十五”末的每人每月150元和75元提高到“十一五”末的每人每月210元和95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69%。
——率先在全省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8%,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均提高到6万元。
——连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1元,是“十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12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4.4%。
——城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新建立一批中小学,完成了289所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和城区17所中小学改扩建任务;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教育质量奖,幼儿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按时完成了南水北调2.7万名群众的征迁安置任务,荣获“全国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9.6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5.4平方米。
——开展了四个“飓风行动”,关闭60家重污染企业,淘汰了165项落后生产装备,对原来位于中心城区的51家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市区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一组组镜头里,家园更美了;一个个变化中,生活更好了。
变化来自哪里?来自执政为民的理念,来自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疾苦是第一考量,群众需要是第一责任,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
市委书记路国贤反复强调:“为百姓做事,做得再多也不算多。”注重民生,就是要进一步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困有所助、难有所帮、求有所应。
广大干部群众清晰地记得去年5月27日《焦作日报》头版刊发的一篇文章《为民亲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路国贤现场办公直指“行路难”》,当时,这篇文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机关单位、大街小巷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条路你们走过没有?这样的路还能不能走?你们听没听到老百姓的反映?看到这种情况我们痛不痛心?”
“对涉及百姓利益的事无动于衷,只把亲民为民挂在嘴上,我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
“为民亲民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字字千钧,掷地有声!书记“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的理念,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民生优先理念。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件件关民生,事事系民意,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着力点、突破点,而倾听民意、广纳民意,正是一个城市重视民生、保障民生的最好体现。
今年6月份,市政协委员原火金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署名“焦作市政府信息中心”的短信,告诉他市政府新开通了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网络联系平台,原火金当即把有关丹河电厂闲置土地开发的意见发布到了平台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事情很快有了回复。7月7日,信息平台上贴出了关于此事的办理情况:经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和主管副市长批示,丹河电厂所在的博爱县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呈报了盘活丹河电厂闲置土地的三条意见。据了解,从2008年至今,仅孙立坤批示办理的网民留言就有1000多件。
十件实事要办啥?产业集聚咋发展?文化产业咋突破?行政决策谁说了算?不靠“拍脑门”,不是“一言堂”,而是问计于民,让民声民意融入红头文件。每一个决策都多方征求民意,层层科学论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创新更是直推民意上达。市人大代表武云感言:“每一项决策的民意力量背后,是对民意的尊重和关注,群众赞成和高兴是最终目的。”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我市成立了城乡建设民生政务大厅,实行了民生政务议事制度,广泛邀请社会各个层面参与,把优先解决哪些民生问题的发言权、建议权交给群众。自2008年年初民生政务公开议事制度实施以来,已先后召开80次民生政务公开议事会议,累计参与群众3207人次,收集议事意见5436件,议事意见采纳率达83.6%,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为确保民生项目、民生决策落到实处,我市出台各项监督机制。市人大常委会自2007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对66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解决民生问题工作评价、解决民生问题视察月等一系列活动。市政府督查室每年两次对政府职能部门落实十项民生工程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政通人和民安乐,气象万千愿景新。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横空出世,我市提出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的目标。一项项规划里,一个个决策中,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是核心内容,保障改善民生的位置更加突出。
一个个民生工程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
——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完成100个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发展高等教育;
——启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
——建成新区中医院,完成3所县级医院建设改造任务,建成1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一项项民生安排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全年新增就业6.2万人;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220套、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棚户区改造8900套;
——进一步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每一项民生工程,带来的是激情,是活力,是怀川大地对发展的渴盼,是人民群众对幸福的追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委、市政府绘就的惠民蓝图,将带给焦作360万人民越来越幸福美满、越来越和谐快乐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