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的焦作市国税局领导班子 张兴龙 摄
“十一五”期间,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国税收入220.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倍,其中,组织地方级收入52.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52.7亿元,占同期入库税收总额的23.9%,累计办理出口退税12.4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外贸出口和开放型企业的发展。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这累累硕果见证了焦作国税人战危机、保收入、惠企业、促发展,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历史足迹和创业情怀,诠释了“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为焦作经济发展绘就了一道绚烂彩虹。
克难攻坚保收增收
“十一五”开局,焦作国税人发扬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在2004年、2005年先后突破20亿元、30亿元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一举突破40亿元大关,取得了“十一五”开门红。
2008年,正当他们努力实现50亿元新跨越之时,一场空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突然袭来。面对经济增长趋缓、重点骨干企业税收下行、政策性减收因素不断增加等多重压力,他们负重加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保收增收。
特殊时期、特殊形势需要超常规的组织收入措施。领导联点,科室包片,全体动员,税收征管“组合拳”连续推出。
监控税源,管好税种保收入。管住户,管住税,管住票,“三管”齐下,效果立显:严管增值税“三小票”,电力、煤炭、建材、商业等行业税收监管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税、车购税管理长足发展;房地产、汽车经销等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实现新突破,所得税管理指标实现了“三提一降”;在全省率先尝试利用情报交换,扎实推进反避税工作,促成我市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支付境外股息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的落实;设计推行综合征管软件监控系统和税收规范化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货物劳务税业务基础管理机制,并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应用到位。
跟踪问效,专项整治增收入。为攻克薄弱环节,市国税系统充分利用征管信息及外部第三方信息,深化完善“数据分析查问题-剖析找原因-针对问题定措施-督促落实抓成效”的挂销号问题管理机制,综合运用科学手段,专项整治;加大稽查力度,2006年以来累计查补入库税款4.75亿元,选案准确率、整体处罚率全省排名第一;查处省级大案要案57起,名列全省第一;成功查办的“一·一二”假发票案件,被国税总局列为全国十大精品票案。
造就干事创业队伍
全国文明单位、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国税系统先进集体……一项项荣誉,见证着国税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战斗力。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人用人,造就干事创业队伍,共同开创焦作国税新的明天。”“十一五”之初,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国全上任伊始郑重承诺。5年时间,市国税局严格按照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评议、考察公示的程序,使70多名年富力强、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该局征管改革和税收年年跃上新台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兴税,增强队伍战斗力。5年来,市国税局建立了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分层推进的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全员培训、系统学习、终身学习形成制度,技能练兵、岗位达标、业务能手竞赛不断。2006年,在全省“三员”达标考试中,该局963人通过达标。市国税局鼓励职工参加多种形式学历教育,截至目前大专学历人员达到52.8%、本科学历人员达到37.9%、研究生学历人员达到0.98%。2007年,在全省国税系统业务能手选拔竞赛中,该局19人荣获业务能手称号。2006年以来,市国税系统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表彰74项以及市级以上先进集体52个、先进个人32名。
物态文化熏陶人,行为文化引导人,制度文化规范人,精神文化培育人,税务干部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该局设立阅览室、娱乐室,成立书画协会、文学社、文艺协会等五大群众性社团协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实现文化育人;建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警示教育及社会实践四大教育基地,陶冶干部情操;开展评选“人民满意的税务官”、“星级办税服务厅”、“文明家庭”、“文明科室”等活动,使文明创建活动深入人心。2005年,该局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保持至今;实现全系统省级文明单位满堂红,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1个,获得省、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18个。
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该局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先进单位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进单位。尤其是2006年至2009年,该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取得了连续三年第一、一年免评的好成绩。3家基层站所获得省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19家单位获得市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
科学控管强基固本
在省国税局监控的12个征管指标中,我市有9项指标位列全省前三名,其中7项指标全省第一;在国家税务总局提取全省普通发票疑点数据中,我市有问题数据全省最少。这是全市国税系统科学控管税源、科学征管结出的硕果。
摸清税源家底,夯实征管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国税系统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税源清查工作,共核查漏征漏管户9699户,征管总户数从2005年的29499户增至2010年的32078户;5年来,查补税款2832.1万元,并建立了普通发票交叉稽核长效机制。2006年以来,市国税系统累计开展货物和劳务税核查、评估、链条式管理16项,共查补税款6.22亿元,入库货物和劳务税收184亿元,年均增长7.89%; 5年累计整治入库税款137037万元,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达6.8%。
打破常规,科学分类,强化税源管理。“十一五”期间,市国税局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型税源,对税管员建立了分岗位考评体系,做到责任到人。建立了市局、县局、分局、税收管理员各司其职的纵向联动机制,各部门、科室密切配合的横向互动机制,经济税源信息共享的外部机制,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共享”。
锐意创新,实现信息管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V2.0成功上线后,该局大胆创新,将所有纳税户纳入CTAIS管理,实现了“机外无管户”和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机器(程序)管人的跨越,为强化税收征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5年来,该局还自主研发推行了综合征管软件监控系统、普通发票交叉稽核系统、税收规范化管理系统、个体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为全省征管业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流程。该局还借助信息化平台,探索出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源管理“四环相扣、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互动机制。2010年,实现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全覆盖,网上申报、网上抄(报)税、网上认证、税款缴库的网络化,真正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涉税事宜。
服务企业心心相印
2010年3月,在省政府表彰的2009年度企业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中,市国税局成为全省国税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这是对全市国税系统积极落实税收政策、惠企业、促发展、保民生的充分肯定。
化解缴税难。“十五”期间,几乎所有的办税服务厅里都排着长队,纳税人不胜其烦。近几年,市国税局通过整合办税窗口、技术更新,实现了“一窗通办”,基本做到即来即办。
实行“简、放、提、优”,优化纳税服务。“十一五”期间,该局累计对9类22项内容进行简化,规范办税业务78项,涉及报送资料117项;实行国税、地税联合办税,积极探索开展“一城通”业务、“流动办税服务车”、同城统购服务形式和税、财、库、银联合缴税方式,办税效率大幅提高;设立导税员、叫号机、自助网上申报平台,优化纳税服务。
察民情、听民声,服务企业心贴心。2009年,该局开展“听民情、察民意大走访”及“千企万户走访”活动,先后深入近4000家企业征求意见。针对纳税人需求,“贴近式服务”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的做法是:在全市挑选出90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针对企业的不同特点,量体裁衣开展服务。河南德海源诚矿业有限公司一度经营困难。陈国全了解情况后,多次向市政府领导和财政部门汇报,最终为企业协调解决流动资金近9000万元,并协调企业所在地的财政部门负担了该企业50%的贷款利息,使生产尽快得到恢复。对年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该局“高层直通”实行局领导与企业高层直接对话,帮助企业解决“特、急、难”涉税问题。另外,该局还推出了“政策直通”、“交流直通”和“套餐”服务。该系统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5年来共办理出口退税12.4亿元,先征后退5.3亿元,减免退税4.9亿元,固定资产抵扣9.7亿元,其他减免14.7亿元,为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