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居民的新身份证号或许会一时忘记,只要打开这个U盘,不到一分钟就能查到;辖区有文身的人员长什么样子、文的什么图案,只要打开这个U盘,便一目了然;谁是网上追逃人员,会不会被群众认错,只要打开这个U盘,就能了如指掌。
因为这三个U盘存储了大量的居民信息,因此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流动的家园。市公安局高新派出所芦堡警务室社区民警闫小华,正是一位怀揣三个U盘的社区民警。年龄、户口所在地、社会交往情况、相貌特征……他利用三个U盘这一特殊“装备”,将辖区内的所有信息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三个U盘的来历,源于几段无奈的经历
2004年,闫小华从部队转业到市公安局高新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和其他民警一样,每次走访入户的时候,闫小华都带着工作笔记本和警民联系卡。
“小闫,咱们辖区有没有这个人?帮大妈查查。”一天,居民王大妈想寻找过去的一个老邻居,专门来找闫小华帮忙。根据王大妈反映的情况,闫小华在信息登记本上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只能让大妈回去想别的办法。没想到,三天以后,闫小华在查询其他信息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王大妈所要找的人。
“闫大哥,能不能查询一下我的新身份证号?”
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只要打开电脑一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可等闫小华走访入户完毕,回到单位时,居民已经苦苦等了几个小时。这件事让闫小华感触颇深。“入户走访的时候,虽然也随时进行登记,但因为人口信息变化频率快,很多信息改了又改,有的信息自己都很难确认,真正需要查询起来很麻烦。”闫小华说。
“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变现在的工作方法。”工作之余,闫小华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能把群众需要的信息每天都带在身上,所有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随后,闫小华根据工作需要,准备了三个U盘,第一个U盘是公安数字证书,第二个U盘是工作盘,第三个U盘是备份盘和机动盘。
此后,闫小华将辖区每个家庭的地理环境、职业、流入流出情况、有无受过打击处理、人际交往情况、人员体表有无特殊标记等详细信息都存入工作盘中,并且建立了辖区人口电子居民住户图,这样在工作中只要有电脑的地方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查询。
服务群众需要,三个U盘迅速“定位”
在文苑街道一间门面房内做生意的赵刚(化名),因为生意不景气,便想着将租来的门面房转让出去。一天,一个名叫李华的人(化名)找上门来,表示希望赵刚把店转给自己。双方经过协商后,在房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一份租房协议,李华先向赵刚支付2500元定金,并约定5天后交付剩余的款项。
5天后,李华带着剩余的钱来找赵刚时,看到店门紧闭,打电话手机关机。此时的李华感到事情不妙,当即找到闫小华反映情况。
根据李华反映的情况,闫小华很快便找到了真正的房主李先生,可李先生对自己的房子被转租的情况竟一无所知。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找到当事人赵刚,可赵刚是外地人,又没有任何联系方式,闫小华从U盘记录的流动人口信息中,很快查到了赵刚的住址,找到了赵刚,要回了所收定金。
三个U盘作用大,内容信息随时更新
由于辖区人口成分复杂,特别是有的家庭一家三口就有可能是两种户口性质、三个户籍地、三个工作地、三个居住地,这种情况给辖区人口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为了准确了解每户居民的信息,闫小华想了很多办法。一次,闫小华在辖区走访时了解到,社区每个村的村委会为全村的所有农业人口办理了新农合,如果能够有新农合的资料,就能准确掌握辖区农村的实有农业人口底数。闫小华通过和村委会沟通,取得了新农合资料,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有的放矢加大其他人口的登记核对力度,不但提高了效率,还提高了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