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本报通讯员 赵艳芳
刚出三伏天,修武县高村乡东延陵村益民蔬菜合作社的社员们就忙活起来了,满眼翠绿的蔬菜大田里到处是成熟的冬瓜,社员们一边在田里收获,一边小心翼翼地往车上装,脸上挂满了喜悦。益民蔬菜合作社负责人张小永说:“这些冬瓜都是销往北京、山东、山西等地的。俺这儿的瓜菜不愁卖,多亏了‘非常6+1’啊。”
在修武农村,“非常6+1”名气可大哩,乡亲们称之为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真新鲜,啥叫“非常6+1”?
“‘非常6+1’是一种学用培训模式。它是修武县委组织部在远程教育学用模式上,经过不断完善,逐步探索出的一套拓展型的‘6+1’学用培训模式。”修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宋晓银对此解释说。“6+1”即从专家指导帮扶、外出参观学习、示范基地带动、网络平台辅助、丰富资源引导、部门联动深化6个方面入手,搭建1个远程教育服务新平台,引导群众从站点点播学向兴趣学、实践学转变,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东延陵村益民蔬菜合作社是为了解决一家一户菜农在市场上单打独斗、不成规模卖菜作难而成立的。该县县委组织部把这儿建成了远程教育科技示范基地,定期邀请农业专家来给社员讲课,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益民蔬菜合作社还通过远程教育搭建的新农村商网,及时发布供货信息,把菜卖到了北京、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如今,益民蔬菜合作社越做越大,已经从开始的5个社员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个,大田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一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在修武农村,像益民蔬菜合作社靠“非常6+1”走上致富路的典型多着呢。以饲养生猪为主的协和牧业合作社也是一个样板。该合作社在新农村商网上注册登记后,生意迅速拓展到了湖南、广东、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
“6+1”模式使远程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升,极大地增强了远程教育的渗透性和互动性,增强了专家授课的针对性,提高了技术的普及质量和远程教育的服务性、惠农性,真正实现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目标。
随着“6+1”模式的不断推广,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增加到240家,入社成员9126户,年增收1277.6万元,成员户均年增收1400元,辐射带动农户26744户。新农村商网对外发布商务信息280余条,实现网上交易500余万元,使群众体验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
如今,“非常6+1”已经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也成了一种工作常态,为修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一路加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