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刘诗雨
本报通讯员 崔喜芹 杨 芳
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区,提起超级仪表维护师,大部分员工都知道,那是在说动力分厂的仪表校验工王长路。
带着几分好奇,日前记者走近这个“超级名人”,从几件发生在他身上的小事,感受他浑身透着的那种钻劲儿。
“别小看了仪表校验工作,小问题可是会影响大项目呢。”已从事7年仪表校验工作的王长路说。去年冬天,该公司技术科的技术人员和供货厂家的技术员准备为一个危险化学品储槽进行探伤测试,但厂家技术员随身带的一个探伤仪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了。咋办?安排供应科买一个,最快速度也得好几天。有人提议,让王长路试试吧。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接下活儿的王长路顾不上吃饭,就开始鼓捣起来。可卸开一看,他却无从下手,因为全是进口部件,很多编号根本就不知啥意思。就这么放弃?当然不能!他查字典、翻资料、找数据,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着多种判断,不断地进行测试,一次、两次、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长路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原来是一个高压发生装置坏了。在更换好了几个配件后,探伤仪又可以正常工作了,他顾不上活动一下酸痛的腰背、舒展一下麻木的手脚,赶紧打电话“交差”。
王长路是个爱琢磨的人。一次,五车间的500KG电子秤不准了,于是就把秤头拿到王长路那里去修。修完后,车间工人重装上去发现还是不行,王长路二话不说,跟着就来到了现场。他到现场后,仔细地观察起来,突然直起腰来说:“你们把中间秤杆取下来,弄直就行了。”当工人们取下秤杆时发现秤杆已经严重弯曲,摩擦着外面的秤臂了。问题解决后,在场的人惊奇地说:“只知道你对仪表精通,没想到对机械也在行啊。”
说起“超级仪表维护师”这个称号,王长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据统计,仅一个3万吨无水氟化铝项目下来,经他手校验的仪表有300多台,所有的电动阀、压力表、流量计、压变、液位计也都要经过他的校验、出具证明、记录在册。同时,生产区所有车间的振动器、测厚仪、调速表、探照灯、卡表以及许多自动控制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王长路总是一喊就到,从没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