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可谓切中我市工业发展的要害。群英公司正是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升级转型,才有了企业今日脱胎换骨的变化。”昨日,市十次党代会代表,河南省群英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詹东平说。
詹东平介绍,2003年8月改制前,群英公司前身原市群英机械厂已处于停产状态,累计拖欠员工15个月工资,共拖欠工资、集资款、医疗费、保险金等1561万元。而今,浴火重生的群英公司面貌一新:企业技术中心被授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产品在马钢、攀钢等国家大型钢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群英牌产品销售网络覆盖了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巨变是如何实现的呢?詹东平说,群英公司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在管理上,该公司把原国有企业中的优秀管理经验保留下来,并增加灵活的激励机制,以“切块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2004年至2009年,该公司先后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实现了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和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
说起下一步发展,詹东平自信满满:“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从以销售为龙头向以技术为龙头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生产的精益化;倾力打造名牌产品,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推进企业的专业化;通过转变思想,使企业从生产性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占据价值链高端;努力推进产品和装备的智能化,使企业具备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