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马上就要举行了,这对于选择走在“公考”路上的考生来说,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记者了解到,为了迎战“公考”,考生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准备明年报考的考生也进入了战备状态。
家庭组团报考
今年再次报考省公务员考试的小李告诉记者,他是最后一天到市人才交流中心报名的,除了感受到报考的人很多之外,他还看到一家四口人组团来报名的。“公务员考试一般要求年龄35岁以下,可当我填完报名卡抬头一看,我左边的桌子上围了两个年龄在50岁左右的人,他们怎么也来报名呢?我感到很奇怪。”小李说,后来,他看到妈妈一边帮助儿媳妇贴照片,一边让儿子检查媳妇填写的报名表,还指挥着丈夫提前去给儿媳妇排队。
“原来不是四个人来报名,而是三个人陪一个人来的,哎,那叫一个壮观。”小李说,他参加了4年公务员考试,这种组团报名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但小李表示理解,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上升,每次报名都得排很长时间的队,这种组团报名方式虽然浪费了陪报考者的人力和时间,但大大节省了报考者的报名时间,给报考者挤下了一点复习备考时间。
花费2000多元报班
尽管组织公务员考试的机构每次都说没有复习资料和补习班,但每年还是有不少公考者报名参加所谓的补习班。在我市某县机关单位工作的小王就是其中之一。
小王是焦作市人,前几年考到县某机关单位工作,是事业编制,而且她还认识了同在该县上班的市民小赵,两位女孩子每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按说这种生活对小王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但去年小赵考上了焦作的公务员,丢下小王每天一个人来往市区和县里上班。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大的进步,小王听了别人的建议,报了一个补习班。
“补习班太多了,有视频讲课的、有老师面授的,价格也从几百元到上万元,分为普通班、预测班、精讲班、协议包过班等,我选择了一个全国知名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缴了1980元办了一张行测和申论的精讲班听课卡,又缴了260元办了一张行测的冲刺班听课卡,希望通过培训能如愿以偿吧。”小王说,在这个班里,还有外地市的学员,他们大老远的都跑来听,我更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了。
大学生提前准备公考
和绝大多数大学生一样,今年在武汉上大三的甜甜也早已开始考虑自己毕业后的出路,但和绝大多数大学生不同的是,她今年暑假就开始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培训班,她要提前准备公考,争取一毕业就考上公务员。
在培训班里,课间休息时大家都在讨论各自报的岗位,只有甜甜没说。她是不是担心报的岗位和别人一样,就不好意思再相互讨论请教了。看到大家关心地安慰她,甜甜不好意思地表示,她还是在校大学生,今年暑假后升大四,没有毕业证,根本不具备报考资格,所以这次没报考,她是为明年考试提前作准备的。甜甜还说,她的不少同学和朋友都是提前准备公考的,她大学宿舍还有两个室友都趁暑假在家乡报了补习班,而有的同学大二就开始看公务员考试资料了。
尽管记者没有到过报名现场、没有感受过培训氛围、更没有大三就准备公考的经历,但还是能体会这些备考公务员考试选手的心情,不论采取哪些方式,不论花了多少钱,不论别人怎么看待,只要考试成功,成为一名公务员就值。在这里,记者不想说谁对谁错,只感觉像到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备考者趋之若鹜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似乎已经说明了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人数逐年攀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