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③)一块写着白炽灯、节能灯、LED灯、太阳能灯的年用电量、功率、温度、环保等内容的比较,另一块写着他自编的顺口溜:要想节能又减排,须向太阳要能源;要想节能再节能,推广环保LED灯;谁家有了太阳能,不怕电灯突然停。
提起韩书志,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爱好钻研的他有一手修节能灯的绝活儿。近年来,他收集废旧节能灯作为零件,免费替人修理节能灯,还无偿教残疾人学这门手艺。如今,他又学会了制作LED灯,并用太阳能满足了家里三轮车和照明用电需求,对于太阳能的好处,他走到哪儿就宣传到哪儿。
虽说老韩身体硬朗,走起路来一溜风,可毕竟年事已高。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怎么对节能有这么大的劲头?事情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
老韩曾是某煤矿的电工班班长。1988年9月的一天,已经退休的他去单位领工资,回来后一直心事重重、闷闷不乐。原来单位的煤矿封井了,附近的矿也不再出煤了。老韩为此十分震撼:“地下没有煤了,以后我们靠什么发电、子孙后代怎么生活?”
老韩就是这样一个爱操心的人,同时也是个能人。1955年,收音机十分昂贵,他用电子管制造了一台收音机,那个收音机连壳都没有,可村里老老少少每天都跑去他家听广播,获得了很多乐趣。1962年,焦作很多小煤窑还都是用人力手摇往外出煤,他研究出了电带提煤斗,第一次为他所在的煤窑引入了“自动化设备”。
随着时间推移,老韩年龄越来越大,他不断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为社会作些什么贡献?能不能找一种新的能源来发电呢?后来,他研究用煤球火发电,虽说试验成功了,但由于电压太低,不能使用。这事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了韩书志的心上:“啥时候想起来,都不得劲。”
寻找新能源这事儿没有进展,但“节约能源,造福人类”的想法在老韩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广使用节能灯,但是没有人负责修。老韩便开始研究起节能灯来,自己买零件做,也收集一些旧灯、废灯进行改造,一些乡亲提着灯来找他,他总是有求必应,还常常免费把节能灯送给大家。
有了真本事,老韩不仅自己修灯,还逐渐带起了徒弟。去年6月的一天,他到中站区残联为不能行走的老伴办残疾证。看到一屋子的残疾人,他有了主意——免费教残疾人修节能灯。他了解到,我市前两年推广的节能灯有103万只,这些节能灯坏了谁来维修?老韩心想:这些残疾徒弟如果到各村蹲点维修节能灯,就能靠手艺挣钱吃饭。同时,如果他们买零部件组装节能灯,价格会比现在市场上的节能灯更便宜,别人的灯保修两年,他们可以承诺终身维修。他的这一想法经报道后,许多人慕名上门求教。
后来,老韩听说有一种LED节能灯,比一般节能灯的使用寿命更长、亮度更高、耗电更少,而且安全环保,便花70元钱买了一个。有了样品,老韩很快摸清了原理,依葫芦画瓢也做起了LED节能灯。
在老韩家里,记者发现他家的客厅、卧室、厨房、厕所里安装的都是他自制的LED节能灯。从今年4月份开始,他把家中的照明电灯全换成了LED节能灯。他拿着一个自制的灯泡说:“这种灯泡一年下来用电量也就是6千瓦时,比普通的白炽灯泡少用110千瓦时电,比一般的节能灯省20千瓦时电,大家都用的话能省下多少电啊!要是都用太阳能就更好了,更节能!”
老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家这些LED节能灯的电源都来自于他家房顶上的一块太阳能板。他家房顶上的太阳能板以及三轮车上那块太阳能板,都是他去年托熟人从北京买来的,一共花了3000元钱。经过研究创造,老韩将一块装到了房顶上,解决了家中的照明问题;另一块装到了三轮车上,解决了车辆用电问题。“我这三轮车边充电边跑,跑到郑州应该不成问题。”老韩哈哈地笑着说道。
“国家提出计划到2020年让大家用上太阳能灯,我认为这是好事。现在我们有了这技术,可对一般家庭来说,太阳能板的价格还是太贵了,不能普及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要是太阳能板的价格能降下来,我愿意给大家改造安装,让更多的家户提前用上太阳能,为子孙后代节约更多能源。”老韩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韩书志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