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注意避让行人哦!”这是成都市的交通提示牌;“我是电信骗子,警察一直在找我,如果我找你,马上拨打110!”这是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局的警情提示……
近来,一些网友反映身边的标语逐渐摆脱了僵硬直白的宣传模式,以“淘宝体”为代表的亲民化标语开始流行。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67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6%的人支持亲民化标语,9.4%人表示不支持,24.1%的人表示无所谓。
亲民化标语为什么会流行?调查中,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受网络文化影响”(40.3%);其次是“亲切幽默,更容易被接受”(22.3%)。其他还有大家追求新奇好玩(12.7%);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姿态更亲民(12.5%);受外来文化影响(8.9%)等。
北京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副院长龚文庠教授指出,传统意义上的标语是指一段公开发表在醒目位置的比较简洁的文字,它的目的在于用简捷的方式把政策传达给公众,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民主化与大众化趋势的加快,标语逐渐具有了一种软性的指引和服务功能。
“标语亲民风反映了当前官民关系的变化。”龚文庠分析道。随着官民关系由统治与被统治向服务与被服务的转变,标语的政治性正在不断淡化,服务性不断增强,并同时出现了亲民化、人性化、多样化等特征。
龚文庠指出,标语在不同时代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只有一直保持时代感与新鲜感,与当前的大众流行文化融合,才能被人们接受,取得其传播信息的效果。在政府角色向“为人民服务”的回归过程中,标语自然也应该有所变化,少一些命令与古板,多一些人性化与亲和力。 中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