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振乾、贺小兵、王芳)9月4日上午,我县加快工业发展大会在县宾馆三楼会议厅隆重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推进措施,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建设繁荣富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和谐稳定的新武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县五家班子领导常鸿、闫小杏、魏国龙、翟建国、宋土生、王亦山、秦迎军、马金洲、张进、杨志伟、庞恩庆、王晨、薛新生、胡宜朝等出席会议。
县委书记常鸿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闫小杏主持会议。
会上,副县长张戊己总结安排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秦迎军宣读了《武陟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城区工业企业搬迁的意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金洲宣读了《中共武陟县委、武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工业企业及项目建设环境的意见》;产业集聚区、詹店工贸区、工信局、江河纸业负责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县委书记常鸿在讲话中就加快工业发展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奏响加快工业发展的最强音。加快工业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首先,加快工业发展是实现武陟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武陟的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将“做强工业”排在了整个工作体系的首位,各级各部门都要真正重视起来,倾注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其次,加快工业发展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核心,靠工业的快速膨胀,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集聚,进一步繁荣城市经济;靠工业的发展壮大,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出效益,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第三,加快工业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武陟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无论从企业规模、企业层次,还是从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看都不高,所以说,加快工业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工业总量的快速膨胀上,而且要体现在质量效益的快速提升上,体现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上,要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加快工业发展是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工业是税收增长、城镇居民增收、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工业经济在县域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全县上下要坚持把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举全县之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坚决打好加快工业发展的主动仗。就下步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常鸿强调,(一)规划是引领。一方面要做好产业规划。由八大产业领导小组牵头负责,认真研究产业现状,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分产业做好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近期任务、长远目标、具体举措等;另一方面要做好布局规划。重点要在产业集聚区、詹店新区和陶封工业区,规划建设造纸产业、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专用汽车、电子信息、低碳产业和食品加工、怀药加工、电线电缆等专业园区,初步构建“三区九园”的工业发展格局。(二)产业是支撑。要大力培育超百亿产业。围绕造纸、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重点推进江河纸业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辅仁药业产业园、大指高速纸机等重大项目,不断壮大支柱产业规模。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围绕专用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低碳等四大新兴产业,积极实施河南华晶等静压石墨、香港世华汽贸产业园、天创太阳能电池、北奔重卡专业汽车产业园等项目;同时,要尽快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库,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大个头项目,力争在短期内实现总量的快速膨胀。(三)企业是主体。要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扶优育强壮大一批。坚持每年选取一批规模大、税收多、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一企一策,倾力服务,促其迅速成为引领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强力推进企业上市,鼓励江河纸业、斯美特公司等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加快前期运作,积极备案报批,力争“十二五”期间,有5家左右企业成功上市。二是招商引资培育一批。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超10亿、超20亿、超50亿元的大个头项目,迅速扩张工业总量。三是搬迁整合一批。城区企业要抓住这次外迁的有利时机,把置换金作为技改和扩建的启动资金,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联合重组、战略合作,着力打造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创新是动力。要在引进中创新、在合作中创新、在品牌建设中创新,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平台是基础。当前,集聚区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和体制创新,做好加快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广阔平台。(六)人才是保证。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一支技能型的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经济型、招商型的党政干部。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切实构筑加快工业发展的大格局。常鸿要求,一要强化领导,提高引领工业发展的能力。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工作推进会和现场办公会,全力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县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分包企业,主动对接,主动联系,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各乡镇和经济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向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扎实抓好各项服务工作。其它相关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不断创新方法方式,努力提高服务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解放思想,激发加快工业发展的活力。要强化“吃亏就是解放思想,让利就是转变观念”的意识,坚决克服怕吃亏、怕让利的狭隘观念,决不能因为一时一事的得失,丧失发展机遇,影响发展大局;要强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蓝天碧水”的意识,坚决克服“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整顿”的错误认识。严格节能减排目标,严把工业项目环评,对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无论投资多大、财政贡献率多高,都坚决不能上; (下转10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