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又为你家那头‘倔牛’买鱼去了?”8月30日17时许,家住博爱县孝敬镇张村的牛光年刚赶集回来,在路边乘凉的街坊就和他调侃起来。
而他们口中所说的“倔牛”正是牛光年的儿子、该县电业局孝敬供电所员工牛玉明。
20多天前,牛玉明的母亲王玉娥从高处取物时不慎摔了个粉碎性骨折,在该县中医院做了手术。可牛玉明仅在母亲做手术当天守在医院,第二天早上5时就出门了,直到天黑了也不见他回医院。临床病号看不过去了,在一旁感慨道:“当娘的能把心掏给儿女,可儿女却不一定肯为当娘的受半点儿累。”
王玉娥听后替儿子辩解道:“你误会了,玉明不是那种人。”
刚买饭回来的牛光年接过话茬儿:“咋误会了?你就别护着那头‘倔牛’了。”
牛光年之所以叫儿子“倔牛”,是因为早上的一段小插曲。老伴做完手术后他希望儿子请假在医院陪护,可儿子却说母亲有父亲和妻子陪着,人手够了,而单位的工作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缺一个人就会延长停电时间,耽误群众用电。说完,牛玉明就去上班了。十几个小时过去了,牛光年提起儿子还是满肚子的气。
“他是去上班了,又不是去外面玩了。”王玉娥袒护道。
牛光年正要说什么时,手机响了:“老哥,你知道不?今天多亏了玉明他们一刻也不停地为我们更换了户线,要不然俺村今晚就甭想用上电。”
接完电话,牛光年笑着说:“这‘倔牛’还真行,真给俺长脸。”
从那之后,牛光年就开始每天变着法儿地给牛玉明做好吃的。用他的话讲:“孩子在外面工作太辛苦,我在家里当然要做好后勤工作,不然他哪有力气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