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9月1日一大早,家住市区锦祥花园的刘海莲大妈,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小区广场的阅报栏阅读当天的《焦作日报》。用刘大妈自己的话说,“每天不看看报纸就跟少点什么似地。”像刘大妈一样,小区的很多居民也将小区的阅报栏当成了“会议中心”。茶余饭后,左邻右舍的居民围拢在一起,看看当天的报纸,谈论一下发生的新闻。
自2009年3月起,焦作日报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全市人口集中的社区及公共场所设置了200多个阅报栏,每天及时更新报纸,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传递政府的声音、发布信息,对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保持阅报栏的整洁,发行员每天都会对报栏进行清洁和保养,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好评。阅报栏不仅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吸引广大市民争相阅览,同时为市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咱们焦作是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小区里装上样式美观的阅报栏,不仅方便了俺们老百姓阅报,也装点了市容,更增添了咱们焦作的‘文化味’,老百姓十分欢迎!”家住中站区瑞丰社区的常先生告诉记者。“自从俺们社区装上阅报栏以后,打牌的人少了,看报的人多了。每天看看发生的新闻,及时了解政策讯息,对咱们百姓的帮助很大,真是感谢咱报社的同志啊。”市民李女士高兴地说。
阅报栏里放置党报,方便居民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阅报栏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块阵地。河南理工大学人文政法学院教授张付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报栏进社区,旨在方便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了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了解各种热点问题和其他关系切身利益的新闻,扩大和增强党报在广大市民中的影响力,促进党报与人民群众的有效互动,这种以人为本的贴心服务确实让百姓感到很温暖。”